激活科創“一池春水” 上海砸百億重金培育未來產業

本報記者 楊讓晨 石英婧 上海報道

上海市不斷拿出“真金白銀”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日前舉辦的2024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上,上海市宣佈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以政府投資引導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資市場信心,促進創新源頭的優秀成果轉化爲新質生產力。

據瞭解,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有政府引導、長期支持、寬容失敗等特點。此次100億元由上海市財政全額出資,基金期限長達15年,還可根據情況申請延長3年。

實際上,早在今年7月26日,上海市就已宣佈正式啓動上海市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母基金等在內的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以及未來產業基金,總規模約1000億元。同時,上海市方面還在加快同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其他地域合作,探索科創發展的新路徑。

香港大學科創中心總監汪鵬在日前舉行的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和上海都是全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但各有優勢。“香港是金融中心,教育、科研實力雄厚,但產業發展較弱;上海的製造業發展很好,從實力上來看,香港和上海有很好的互補作用。”

滬港聯動提速

事實上,在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落地前,上海市就開始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方面和香港攜手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上海和香港兩地共有約2.5萬名科學家合作發表了12280篇論文;滬港兩地技術合同金額累計達32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60%。

近年來,上海和香港的科技合作步伐也在加快。記者注意到,2023年香港科技園和上海醫藥集團共同設立了創新孵化器“01LABS@Hong Kong”,爲初創企業提供1300平方米模塊化實驗室及工作空間,加速滬港生物醫藥創新發展。

另據相關媒體報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學首批科研轉化項目入駐上海市楊浦區的創博港上海基地,首批科研轉化項目包括醫療分析功能工具、定製化柔性穿戴式康復外骨骼及腦機界面技術、微型機械人全自動化體外檢測平臺等。

事實上,上海市對於聯動香港科創發展早有佈局。2021年8月,上海和香港簽訂了《滬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備忘錄》,持續強化兩地在科技創新相關領域的合作。立足雙方資源稟賦,滬港兩地在產業創新、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了豐碩成果,爲推動兩地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汪鵬對記者表示,在滬港合作中,香港的優勢在於原始創新,“香港各大高校的原始創新積累做得很好;上海的優勢則在於產業基礎非常齊全,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非常完整,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上海和香港通過產業和技術的結合可以將價值最大化。”

“不論是醫藥還是新能源、新材料行業,都涉及大工業,供應鏈和價值鏈非常長,必須要以大企業集團爲龍頭,推動上下游發展。”汪鵬進一步表示,在香港的科研項目很多,要實際落地則需要和上海的產業進行結合,“這是下一步可能值得關注的方向。”

打造“天空之城”

除了聯動香港加速科創發展外,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新產業領域也是上海市在科創發展中關注的重點。

日前,上海市印發的《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中明確,到2027年,上海市要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製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引領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煒在日前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上表示,低空經濟憑藉高科技、高效能與高質量發展特性,正引領全球新興產業浪潮,併成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力量,“應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支持、促進產學研合作、構建創新服務平臺等措施,進一步加速低空技術成果轉化,推動低空經濟繁榮發展。”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看來,低空經濟作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步入快速發展期。“上海依託政策驅動,融合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引領低空經濟創新,發佈專項行動方案,推動智慧城市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展現科技創新與產業佈局的前瞻視野,科研機構要緊跟國家戰略,在無人機、低空管理、城市規劃及交通系統等領域創新研究,並注重成果轉化,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推動低空經濟跨越式發展。”

(編輯:石英婧 審覈:童海華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