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價格“崩”了

近日,一位中國車企的零部件採購商向寰球汽車表示,現在激光雷達的價格越(參數丨圖片)來越低了,現在兩三千元的價格很常見,再過段時間可以逼近千元了吧,這在兩三年前簡直不敢想。

其實這並非一個剛剛纔出現的市場現象。進入2024年以來,激光雷達市場走上了新能源汽車競爭的“老路”,價格競爭此起彼伏。從年初開始,一徑科技發佈ZVISION EZ6激光雷達,其率先打破2000元的價格邊界;無獨有偶,速騰聚創在北京車展上推出M平臺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同樣將價格鎖定在千元左右;隨後又有了比亞迪、億咖通等廠商陸續宣稱可將激光雷達做到千元以內。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每顆激光雷達的價格基本在1萬元左右,而當時大部分自動駕駛公司所使用的傳感器均價約在500元,差額之大一度讓激光雷達的搭載應用遇難。或許那時誰也不會想到,曾經越不過去的成本“坎”如今在激光雷達上實現了極度反轉,千元之上還有廠商在競相降價。

那麼,激光雷達的價格爲何變得如此之低?國內廠商是做到降本降價的?應用到智能汽車之上,激光雷達還需面臨怎樣的問題?

1

市場規模催生激光雷達降價

其實所謂的千元激光雷達並非是所有的激光雷達產品。激光雷達的使用應用十分廣闊,小到VR/AR、3D投影等消費類設備,大到機器人、工業計量機器和其他工業自動化設備,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託激光雷達。

事實上一些小型產品所搭載的激光雷達相對簡單,價格也十分便宜,只有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上述所提到的上千元乃至上萬元的激光雷達,更多代表主流的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如現在測距能力150米的激光雷達,RS-LiDAR-M1一顆的價格約爲3000元左右。

目前在車規級激光雷上,主要分爲EEL和VCSEL兩種激光器。其中EEL成本高,適合中長距離探測;VCSEL適合短距探測,成本低。當前市場中兩千元左右的激光雷達基本上都採用VCSEL激光器方案,探測距離普遍是150-180米,性能好一些的能達到200米左右。這也就意味着在該激光雷達細分領域中,中國的供應商佔有絕對的優勢。

從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近幾年隨着電動化的加速,智能駕駛也成爲車企的重點佈局領域之一。基於智能汽車的快速普及,激光雷達的搭載量迅速提升。據Yole Intelligence發佈的《2024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同比擴張了79%,市場規模攀升至5.38億美元。其中乘用車激光雷達安裝量達76.2萬臺,是2022年的三倍多。

智能汽車對於激光雷達的需求量越來越多,但市場廣闊並不代表沒有競爭。一位激光雷達廠商的負責人曾向寰球汽車介紹,一般而言,智能駕駛系統成本控制在整車的4%左右,以一輛20萬元的車爲例,其智駕分到的成本只有8000元。受限於該成本,車企只能拋棄激光雷達或選擇低價的激光雷達。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面前,激光雷達廠商能做的就是以低價爭取市場份額。話說回來,目前隨着中國激光雷達價格的快速下調,2023年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在內的中國激光雷達供應商市場份額已佔全球的84%。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激光雷達降價或與純視覺路線帶來的壓力有關。畢竟目前有廠商提供的純視覺方案價格已經控制在萬元以內,而其實現的效果也幾乎與激光雷達方案相差無幾,此時如果激光雷達不能在成本上佔有優勢,那麼汽車製造上很可能選擇轉而選擇純視覺方案。畢竟目前已經有很多車企已經有所涉及。

2

激光雷達降本“三步走”

這樣一來,低價可以讓激光雷達加速搭上智能駕駛的快車。但問題是,中國激光雷達是如何在短短的幾年中就快速實現了成本上的壓縮?

從整個激光雷達市場的發展來說,行業的成熟度有利於產品的直接降本,尤其隨着激光雷達的規模化量產和產業鏈的成熟,激光雷達的普遍價格開始有所下降。對此也有相關專家表示,隨着激光雷達的普及,預計未來幾年價格還會進一步降低。

除了市場趨勢外,目前很多頭部激光雷達廠商能夠快速脫離高昂價格成本的“苦海”,主要在於他們幾乎都選擇了產品平臺化生產與自研芯片的道路,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降本。

相關專家表示,平臺化架構的最大特點是成熟、穩定、可靠、無縫切換。在平臺化的生產模式下,激光雷達上通用性的設計部分便可以高效複用,以此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也能在短時間內加速實現車規級量產。

縱觀當前主流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就形成了M平臺、E平臺和R平臺三大主要平臺;圖達通擁有獵鷹、靈雀兩大平臺;禾賽科技同樣有着成熟的AT系列平臺化架構設計。在不同的平臺下,廠商可以爲客戶提供不同需求的硬件產品。

另一層面,芯片化技術的應用對於激光雷達降本也尤爲重要。通俗的來說,通過芯片化設計可以將激光雷達的各個電路進行高度集成,把較爲複雜的控制運算進行統一,從而減少部分器件數量、簡化內部結構。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和後期的產品檢驗、校對等成本,提升激光雷達的製造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

有激光雷達供應商表示,芯片化技術相比平臺化架構作用更加強大,是目前降低成本、提高集成度的關鍵所在,所以廠商如今也更加強調自身的芯片能力。據瞭解,現在速騰聚創、華爲等在芯片化上的技術研發投入更爲集中。

在市場、企業多方面的作用下,成本已經不再是激光雷達上車的最大阻礙。尤其在激光雷達價格降至千元后,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車載激光雷達的滲透率。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15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約50.9萬臺,其中激光雷達滲透率達20.5%。由此可見,在接下來的激光雷達競爭中,如何實現15-20萬元乃至10-15萬元的車型滲透,是智能駕駛汽車給激光雷達的又一個機會和挑戰。

總結:

當然不可避免的一項是,激光雷達在智能汽車上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價格降低、使用數量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激光雷達的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極大考驗。也可以說,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穩定性、可靠性與高性能是存在矛盾的,特別在大規模使用的過程中,該矛盾的挑戰顯的愈加重要。

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爲激光雷達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但廠商“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未來還是現在,他們都需要在技術的不斷升維下實現降本降價和性能提升的動態平衡,從而達成在體量、技術上的循環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