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住房租賃市場供需結構有望重塑 市場或出現“黑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北京報道

“租賃市場或將出現一批‘黑馬’品牌,他們通過快速收儲存量房源,在短時間內大幅擴張管理規模。”10月24日,第六屆領航·住房租賃產業國際論壇召開,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表示。

趙然說,近年來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住房租賃和資產運營的相關政策不斷推進,長租公寓的大宗交易數量正逐年增加。其中,存量房收儲、城中村改造的快速推進,加之住房租賃商業閉環的形成,有望重塑住房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

當日,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存量盤活背景下住房租賃行業價值發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近10年來涉及長租公寓的大宗交易,在交易數量和建築面積上均顯示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與此同時,保障房租賃住房資產證券化路徑愈加暢通。從公募REITs的市場表現來看,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相較發行價的漲幅達到了14%~36%(截至2024年9月12日),表現遠優於其他板塊。

10月23日,招商基金蛇口租賃住房REIT掛牌深交所。自2022年首批公募REITs集中上市以來,我國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數量已達6只。

在趙然看來,已有不少住房租賃項目成功跑通“投融建管退”閉環,順利邁入資管時代,租賃住房也將成爲存量資產盤活的重要方向。由此,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有望重塑。

根據《報告》,若將存量酒店、存量辦公樓、產業園等的改造計算在內,北京租賃市場的潛在供應建築面積約爲575.6萬平方米,合計供應租賃住房約19.6萬間。在上海,這一數字達到1754萬平方米、58.7萬間。

但趙然同時表示,從供需匹配的角度來看,部分地區可能會面臨保障房需求與存量房供給之間的不對稱問題。

另外,存量資產來源和類型的多元化,使得有效資產的篩選和改造難度進一步增加,也加劇了行業微利運營的挑戰。

趙然表示,“存量資產持有方應精準識別具備潛力的存量資產,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當前的市場價值,還應着眼於未來的增值空間與長期回報。此外,在建、管階段需要確保改造後的資產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的市場需求,並在退出時最大化資產價值,確保全產業鏈良性運作。”

《報告》進一步分析,資產組合視野和產業鏈思維相輔相成。存量資產持有方需要具備資產組合視野,通過整合不同類型資產、多業態協同運營,提升整體投資回報。以產業園綜合體爲例,納入長租公寓業態,能夠在分散投資風險的同時,獲得持續穩定的租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