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風口吹不走,塗鴉的“傲慢與偏見”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可簡單解釋爲“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隨後,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也曾提及,其概念從提出到確定和發展,覆蓋範圍和涉及的信息感知技術在不斷拓展。
現如今,互聯網產業正邁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網絡通信在傳輸速率、帶寬容量等方面的技術革新爲海量設備的聯網奠定基礎,加之設備的連接成本降低,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根據IoT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超過113億,首次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預估2021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21.8%。
根據GSMA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爲2480億美元,到2024年將超過1萬億美元,2020-2025年複合年增長率爲44.6%。
面對如此驚人規模的市場,IoT這場盛宴自然吸引了衆多企業紛紛參加。這其中,不得不提這樣一家譭譽參半的IoT平臺——塗鴉智能。
讓市場叫好的是,塗鴉只用了7年時間,便以“TUYA”爲證券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爲“全球IoT雲第一股”,市值約132億美元。
非議也與此有關,2021年3月IPO後,塗鴉股價一路下行,維持在2美元/股左右,相比剛上市時跌去近九成。
2022年7月5日,塗鴉智能以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登陸港交所。上市當天,《雷鋒網》上貼出一篇萬字長文引起業內熱議,對此塗鴉也在其官網上展示發送的律師函,稱其歪曲捏造、毫無根據、惡意攻擊。
且拋開這篇文章中的分析不談,單從塗鴉的股價表現來看,就使書寫者立於不敗之地。當然,股價有一定的市場波動性,探討企業興衰,仍需迴歸到公司整個業務體系的底層邏輯上去。
踩中風口的起家史
所有的偶然事件背後,都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個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個月就被決定了。此後公司不可能再有什麼大的改變,如果DNA是對的,它就是一塊金子;如果不對,那基本就玩完了。”紅杉資本主席邁克爾·莫里茨表述過該觀點。
企業的品牌基因更多來自於創始人本身,因此不妨探究一下塗鴉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學集。
實際上在首次上市之前,關於王學集的創業經歷,就已被當作塗鴉的金字招牌,給市場講述了最受歡迎的連續創業者終獲成功的故事。
簡單來說,這位來自浙江溫州的80後,在大學期間與朋友陳燎罕、林耀納等共同成立了PHPWind。2008年,阿里巴巴以5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
王學集也因此加入阿里系,成爲阿里雲的第一任負責人,陳燎罕則擔任運營總監,幾人繼續共事了數年。
而經過在阿里的鍛鍊之後,正值國內物聯網一片藍海,創業之心未熄的王學集和陳燎罕、林耀納先後離職,並在2014年成立了塗鴉智能,開啓二次創業。
當一個故事聽得多了,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容易忽略真正的底色。回到PHPWind上,其自誕生以來一直定位於建站軟件開發及增值服務提供,致力於爲站長提供簡便、有效、可持續的建站方案。
彼時,市面上還有Discuz!平臺,兩者被視爲國內兩個著名的PHP論壇系統,頗有一番“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二者的命運也相仿,PHPWind被阿里收購後,Discuz!所屬的康盛公司被騰訊拿下。
而探究PHPWind能夠崛起的緣由,與互聯網風口有莫大關係。彼時,隨着互聯網及信息化產業的深入發展,創業成本變得低廉,開始涌現出很多人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業。
PHPWind的業務方向,就是爲這些普通的創業者提供免費的互聯網建站軟件,讓創業門檻大大降低。這樣的創業基因自然被複用到了塗鴉智能的破題方法上。
《雷鋒網》將塗鴉智能的戰術總結爲“四件套”,即給家居電器小老闆們,一提供高性價比的模組、二讓客戶的硬件能通過WiFi連上亞馬遜Echo、三協助客戶把貨賣到海外、四給予海底撈式的服務。
通俗點說,塗鴉崛起的關鍵在於抓住了供需兩端的錨點,一邊在找白牌企業賣模組,一邊在海外找客戶和需求,通過提供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軟硬件,幫助商家解決了產品物聯網化的需求。
對於海量的硬件工廠和亞馬遜中小賣家們而言,一個足夠傻瓜、足夠標準化、足夠低價,並且解決銷量訴求的平臺,自然會受到歡迎。憑藉和PHPWind相似的路數,塗鴉成功在物聯網領域立足。
回過頭看,塗鴉智能的崛起,同樣客觀受益於國外物聯網市場的成熟程度。《IoT信號微軟年度報告》將物聯網項目的進展可分爲四個階段:學習、試驗/概念驗證、購買和使用。
就使用階段的項目百分比而言,2021年,美國爲27%處於領先地位。在進入使用階段的時間上,美國和西班牙需要11個月的時間。而亞太地區落後,日本需要12個月,中國和澳大利亞都需要16個月。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塗鴉儘管身處中概股迴歸潮中,依舊選擇在美上市的原因。
基本面出現裂痕
在美上市前夕,塗鴉智能CFO劉堯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是一個雲廠商,在美股市場上有一大批成熟的、專注於投資科技類雲企業的投資人,他們對雲企業理解比較深刻。”
彼時,高瓴、老虎、騰訊等一衆國際頂級投資機構作爲基石投資人合計認購5億美元,比重佔到IPO募資總額的50%。而塗鴉智能如今的股價表現,直接在二級市場被深度套牢。
這是否間接說明滑鐵盧背後,是企業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以2022年一季度的財務業務爲觀察節點可以發現,至今爲止,塗鴉依舊面臨虧損難題。
數據顯示,2019至2021年,公司三年來的淨虧損額分別爲7048萬美元、6691萬美元、和1.75億美元。今年一季度Non-GAAP下,塗鴉智能淨虧損37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擴大1350萬美元。
不僅如此,可以發現塗鴉智能還面臨收入增速下滑的問題。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3月上市以來,塗鴉營收的同比增速從2021年二季度的118%,降到三、四季度的44.9%和19%;2022年Q1營收爲5532.4萬美元,同比降低2.7%,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
具體到業務上,營收下滑主要與主營業務物聯網PaaS業務的表現有關。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目前塗鴉的核心業務主要分三塊:IoT PaaS(模塊平臺),2021年佔收入的86.5%;智能設備分銷,佔2021年收入的6.2%;SaaS 和其他業務項目,佔2021年收入的7.3%。
上文所提到的銷售模組的生意,就是如今的PaaS業務。財報顯示,一季度,PaaS業務收入爲4180萬美元,佔營收的75.55%,營收同比下降16.1%。深究PaaS業務承壓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
其中最核心的是與塗鴉智能面向的中小客戶羣有較大關係。現如今,當市場教育階段逐漸度過,提高產品質量是唯一選擇。
對於以中小客戶起家的塗鴉而言,做大客戶要克服已有的業務慣性。而大企業又大多希望開發自有模組,而不是採用別人的模組,這將使塗鴉陷入兩難的境地。
根據一季度財報顯示,IoTPaaS客戶爲2600家,同比增長21%。進一步來看,IoT PaaS優質客戶(過去連續12個月內貢獻超過10萬美元收入)只有303個,卻爲IoT PaaS合計貢獻了約85.6%的收入。
PaaS業務之外,SaaS業務被視作第二增長曲線。一季度,塗鴉SaaS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6.7%至575萬美元,且後者的毛利率爲75.10%,遠高於PaaS業務的42.30%。
PaaS業務的毛利率較低,主要是因爲其收入主要依靠銷售封裝了接入能力和License的WiFi模組實現,由於芯片廠商在WiFi模組的議價能力較高,對塗鴉的毛利率產生了一定影響。
現今,塗鴉90%以上的SaaS業務在中國市場,不過SaaS業務Q1僅佔總營收的比例爲10.49%。此外,現階段塗鴉佈局多個細分領域,工業物聯、智慧農業等等,沒有核心聚焦業務。
這種分散企業戰略焦點的多元化擴張衝動備受塗鴉內部員工吐槽,“業務不聚焦,啥啥都想做,啥啥都沒做好。老闆戰略不清晰,白瞎了各業務線的銷售們。”
IoT的大爭之世
現階段,物聯網政策再發利好消息。一些主營業務並非物聯網領域的上市公司,紛紛“蹭”上IoT概念試圖分一杯羹,那些本就在領域內佈局的玩家更是摩拳擦掌。
華泰金融通過對全球提供IoTPaaS供應商的特徵進行分類,將IoT供應商大致分爲五類:
電信運營商,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傳統企業,如海爾和三一重工;科技公司,如華爲和蘋果;第三方平臺,如塗鴉。
目前,在物聯網平臺佈局的主流廠商都在基於自身的核心優勢,積極構建物聯網生態平臺,爭奪產業生態的主導地位。在這之前,具有較強中立性和兼容性的第三方平臺塗鴉則有一定的優勢。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統計,截至2020年,在領先的物聯網平臺中,塗鴉智能平臺新增連接設備數量和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17億和94%,排名行業第一。
緊隨其後的是亞馬遜網絡服務(AWS;7500萬/26%,3900萬臺自有設備)、谷歌雲(5500萬/17%,2600萬臺自有設備)、海爾(4000萬/50%,3800萬臺自有設備)、小米(3900萬/32%,3700萬自有設備)和阿里雲(3100萬/20%,1400萬自有設備)。
隨着賽道內玩家開始發力,塗鴉將面臨日益加劇的競爭。拿目前較爲重要的國外市場來說,塗鴉將與IoT平臺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同臺競技。
今年1月7日,塗鴉正式宣佈將支持Matter通訊協議,助力開發者打造無縫接軌的智能家居體驗。
Matter協議是CSA連接標準聯盟於2021年推出的應用層連接協議,旨在通過構建統一“語言”,消除不同生態間兼容性顧慮,解決智能家居領域碎片化問題。
目前,亞馬遜、谷歌、蘋果等都已承諾Alexa、GoogleAssistant和HomeKit生態將兼容支持Matter協議的設備。塗鴉此舉旨在尋求第三方平臺的立足空間。
不過,擺在塗鴉面前致命的是,IoT平臺安全問題。去年7月30日,美國企業研究所兩名高級研究員在《國會山報》發表文章,題目是:“塗鴉可能成爲比俄羅斯勒索軟件攻擊更嚴重的中國威脅”。
作者主張,美國國會應該基於安全考量禁止塗鴉公司在美國運作、禁止其與美國企業進行往來。塗鴉的中國背景愈發讓其在國外受制。
而在國內,塗鴉同樣於2021年4月14日加入了開放智聯聯盟(OpenLink Association,簡稱OLA聯盟)。
OLA聯盟成立於2020年12月1日,是由我國24位院士聯合信通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騰訊、百度、海爾等單位共同發起的IoT產業聯盟,旨在建立符合我國產業特點的互聯互通標準與產業生態。
先不論國內巨頭們各自佔山圈地的野心,在資源傾斜和流量加持下,自建私有云的頭部企業之外,剩下的企業又還有多少理由選擇第三方平臺塗鴉呢?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樟稻 編輯丨伊頁
參考資料:
雷鋒網《塗鴉:千億變百億的“傲慢與偏見”》
華泰金融《塗鴉智能引領AIoT,智能連接驅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