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近80億元增資 北京現代:未來所有產品都將面向全球市場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一時的困難並沒有動搖北京現代中韓股東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12月11日下午5點左右,北京現代方面披露了中韓股東注資的消息。

根據北京汽車(01958.HK)發佈的公告,北汽投與現代汽車訂立協議,雙方同意根據各自於北京現代註冊資本的權益比例共同向北京現代注資10.95億美元(約合79.60億元人民幣)。

雙方分別注資5.48億美元。注資將分期進行。注資完成後,北京現代的註冊資本將增至40.74億美元,北京現代仍將由北汽投及現代汽車分別擁有50%,並將繼續作爲本公司合營企業入賬。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北京現代是優秀的合資企業,前些年表現非常優秀,近年來在產品投放,技術提升方面有所放緩。此次雙方股東增資,在電動智能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隨着電動產品快速投放,逐步適應市場,北京現代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汽車新四化產業研究者、知行韜略合夥人楊繼剛向記者指出:“現代汽車從未放棄中國市場。無論是現代汽車還是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現代都將中國市場列爲戰略區域。”

有接近企業人士透露:“北京現代股東雙方除了加大對北京現代品牌、技術、產品、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投入,還計劃改變當前合資企業簡單引進國際市場成熟產品的模式,通過加大投入和開放產品、技術平臺,幫助北京現代開發更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北京現代自2002年成立以來,共投產42款車型,累計銷量突破1200萬輛,具有完善的運營體系和深厚的市場基礎。

儘管近年來北京現代面臨銷量下滑困境,外界有不少質疑的聲音:北京現代“不行了”“被時代遺棄”“深陷泥潭”,但從此舉來看,北京現代中韓股東對中國市場以及北京現代長期向好的信心。

過去,很多跨國車企提出了“在中國,爲中國”的發展理念,但近年來隨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中國成爲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智能電動車前沿技術“創新高地”,很多跨國車企提出“在中國,爲全球”的發展理念,現代汽車也不例外。

“ ‘在中國’就是在本土研發產品。通過與中方股東北汽集團及更多本土優秀企業合作,開發更多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從2025年開始,北京現代將依託與北汽合作開發的平臺,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從2026年開始,將陸續開發出5款新車型,涵蓋純電和增程等動力形式。”就何爲“在中國,爲全球”?現代汽車方面解釋:“ ‘爲全球’代表北京現代將打造成現代汽車全球出口基地,未來北京現代生產的所有產品都將面向全球市場。”

楊繼剛分析:“現代汽車重金增資北京現代,與中國汽車市場在現代汽車全球業務體系中的兩大戰略價值有關:一是作爲出口基地,將中國汽車市場的技術、成本與全產業鏈優勢發揮到極致,‘中國產品供全球’將成爲北京現代在現代汽車全球體系中的新使命;二是作爲全球最‘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現代在中國市場所積累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等成熟經驗,可以快速複製和賦能到其他區域(如歐洲、北美及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經驗供全球’,也將成爲北京現代在現代汽車全球體系中扮演的新角色。”

據瞭解,2024年,北京現代出口量突破5萬輛,增長了400%。2025年,現代汽車出口量計劃提升至8萬—1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汽車10月22日舉辦“中國前瞻技術研發中心技術願景”發佈會上,現代汽車中國區首席技術官許宰豪宣佈,中國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變更爲獨立法人。

許宰豪稱:“爲了應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全新格局,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數字技術及服務的需求,2021年,我們在上海成立中國前瞻數字研發中心,加強IT、ADAS還有軟件方面的競爭力,爲了加快推進上述能力建設,中國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變更爲獨立法人。”

繼推動研發中心變更爲獨立法人後,雙方股東又宣佈增資不難看出,現代汽車構建“在中國”技術生態體系,推動“Hyundai way”戰略落地的決心。

“Hyundai Way”是今年8月現代汽車發佈的一項中長期戰略,目標是成爲“智能移動解決方案供應商”。

根據該戰略,現代汽車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全球年銷量555萬輛,較2023年增長30%;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年銷量200萬輛的中長期目標,佔整體銷量的36%。

產品方面,現代汽車計劃到2030年力求打造21款電動車型,實現經濟型、豪華型及高性能車型的全面覆蓋。

現代汽車還提出了以軟件(SW)爲中心的轉型戰略,旨在通過重點發展SDV(軟件定義汽車)和各種新型移動出行業務,引領移動出行生態系統的變革。

爲了支持“Hyundai Way”戰略,現代汽車計劃在2033年前投入120.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398.55億元)。其中,用於研發的54.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93.95億元)、用於資本支出的5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739.96億元)以及用於戰略投資的14.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4.64億元)。

(編輯:張碩 審覈: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