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將臺新金及臺新證評等列入負向評等觀察名單 並確認臺新銀的評等

繼臺新金(2887)於2024年8月22日公佈其與新光金(2888)合併計劃後,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將臺新金及其子公司臺新證券的評等列入負向評等觀察名單。 惠譽同時確認臺新銀行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於'BBB+'、個別實力評等於'bbb+'和國內長期評等於'AA-(twn)',評等展望穩定;並將臺新銀的政府支援評等列入正向評等觀察名單。

合併計劃:惠譽將以銀行爲主體的臺新金之評等列入負向評等觀察名單反映出,惠譽認爲,有鑑於新光金相較於臺新金的規模和信用體質,前述交易可能對臺新金的信用體質有負面影響。整合新光金亦將面臨執行方面的挑戰,因爲新光金是以人壽保險爲主體的集團,其業務體質比臺新金具有更大的波動性。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新光金佔臺新金合併資產的158%,臺新金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受惠於顯著的綜效。臺新金計劃通過發行普通股和特別股以進行本次合併。此合併案尚待獲得股東和主管機關的同意。

對經營環境的影響有限:惠譽認爲,此可能的合併應不會顯著地影響臺灣銀行業系統的競爭環境。因此,臺灣的經營環境分數'a/穩定'在短期內的上行的可能性有限。惠譽認爲,只有大型泛公股銀行參與的銀行整並纔會產生顯著影響,然而考量來自政治和勞工的阻力,在中期內這種可能性不大。臺灣銀行業仍將維持高度分散,這將限制銀行提高獲利能力進而提升資本水準的能力,並限制臺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估。

商業概況可能提升:惠譽將臺新銀的商業概況分數的展望從穩定調整成正向,因爲預期其與新光金旗下銀行子公司臺灣新光商業銀行的可能合併或能有利於臺新銀的市場地位和業務量。預計合併後臺新銀的存款市佔率將從目前的4%上升至約6% ,並使其在臺灣民營銀行中排名第三。臺新銀在信用卡、財富管理和消金放款領域的強健市場地位支撐其成熟的消費金融業務。 惠譽預期,臺新銀成熟的金融科技將有助該行擴大客戶基礎並維持其消費金融業務的市場地位。

穩定的風險體質:臺新銀的風險體質分數爲'bbb+',主要考量該行的授信標準及借款人集中度與國內同業平均一致。鑑於新光銀單一借款人及行業的集中度適中且市場風險曝險較小,惠譽預期,臺新銀與新光銀的可能合併對臺新銀風險體質的影響有限。

資產品質穩定:臺新銀'a-'的資產品質分數反映該行在擔保放款上嚴謹的客戶篩選與一致的擔保品政策,使該行的資產品質在過去幾年大致維持穩定。 惠譽預期臺新銀於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的減損放款比率將僅較2024年第1季底的0.7%略微上升,因爲該行的紓困放款曝險較低。大部分的紓困放款曝險爲政府擔保的勞工紓困放款和房貸展延。惠譽預期與新光銀的合併對臺新銀資產品質的影響將爲中性。

維持核心獲利能力:惠譽預期,臺新銀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的獲利能力將保持穩定,穩定的放款成長和強勁的手續費收入成長應能抵消可能的信用成本小幅上升和利差受壓,使臺新銀營業獲利佔加權風險性資產比率維持在1.2%左右。 惠譽預測,2025年新臺幣利率將下調25個基點。 臺新銀與新光銀合併的綜效將需要時間方能實現,並存在執行風險。

資本緩衝改善:在金控母公司現金增資下,截至2023年底,臺新銀的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CET1)比率改善至11.2%。 有鑑於臺新銀致力於將其CET1比率維持與國內同業平均相當或更高的水準,惠譽預期該行的核心資本水準將持續改善,且CET1比率於2024年至2025年將維持在11%以上。截至2023年底,新光銀的CET1比率爲10.8%,惠譽預計可能的合併不會削弱臺新銀的核心資本水準。

資金來源和流動性穩定:截至2024年第1季底,臺新銀的存放比維持在77%的穩定水準。 臺新銀約90%的資金來源爲客戶存款,有助於支撐該行穩定的資金來源與流動性體質。與新光銀的可能合併將進一步擴大臺新銀的存款基礎,並鞏固臺新銀資金來源與流動性體質。

臺新金

較銀行低一個評級;雙重槓桿比率逐步下降:臺新金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較其主要子公司臺新銀低一個評級,反映臺新金較高的普通股權益雙重槓桿比率 (DLR),該比率爲惠譽以普通股權益爲基礎作爲對DLR較侷限的定義。 臺新金的普通股權益DLR自2022 年底的 130%上升至2024年下半年底的136%,主系發放現金股利及向臺新銀注資新臺幣100億所致。

惠譽預計,在合併完成後,臺新金的普通股權益DLR可能降至121%左右,因爲該公司計劃以發行普通股和特別股進行換股完成交易,且新光金的普通股權益DLR低於臺新金。法定DLR將特別股歸類爲權益,且將臺新金持有的彰化銀行5.58% 的股權歸類爲其他綜合損益投資。臺新金的法定DLR將維持於110%以下的適中水平,低於臺灣法定上限的125%。

市場地位提升,架構改變:若合併後營運得當,臺新金將受益於規模更大、更多元化的國內業務。考慮到新光金的規模和不同的業務模式,臺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可能影響惠譽對臺新金的評等方法。預計銀行資產佔金控總資產的比重將從合併前的88%下降至合併後的49%,而保險資產佔比將從9%上升至48%。臺新金或後續存續個體將因此成爲一家以銀行、人壽保險雙業務爲主體的控股公司。預期這兩種主要業務合併後的信用體質將弱於銀行自身的信用體質。

臺新金與臺新證的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等,皆是對應至其各自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的基礎選項。 臺新銀的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等爲'F2',這是由於該行的資金及流動性分數'a-'低於更高評等所要求的最低資金及流動性分數'a'。

臺新銀及臺新金與臺新證的長期國內評等系屬臺灣較高者,反映相較於同業其發生違約的可能性較低。臺新銀國內評等的確認反映惠譽認爲該行信用體質與其他在臺灣國內評等範疇內之發行人相比不變。 國內評等之評等展望與發行人違約評等的展望一致。

臺新銀的政府支援評等'bbb-'列於正向評等觀察名單反映出惠譽認爲臺新銀在合併後將具有更高的系統重要性,因此政府支援意願或將上升。在高度分散的臺灣銀行系統中,存款市佔率的此等增加屬於顯著升幅。

臺新證的評等行動與母公司臺新金的評級行動相對應。臺新證的發行人違約評等完全取決於股東支援評等,而該公司的股東支援評等與臺新金的發行人違約評等一致,反映惠譽預期鑑於臺新證與集團間較強的關聯性,若臺新證違約,臺新金將面臨巨大的名譽風險。 臺新證由臺新金完全持有並掌控,該證券公司的業務活動皆受惠於集團的客戶基礎與網路。 該評等亦反映在臺灣金融控股公司法的規定之下,相較於臺新金可提供法定支援的能力,該證券公司的規模較小,使其任何所需支援相比母公司支援能力之下較小。

若臺新銀因大幅提高風險偏好而放寬授信準則,使其資產品質、獲利能力以及資本水準嚴重惡化,則其評等可遭調降。 例如,若該行的減損放款比率由2024年第一季底的0.7%上升至接近3.0%、或營業獲利佔加權風險性資產比率降至接近 0.8%(2023年:1.2%),又或其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比率持續下降至大幅低於11%,則該行的評等可能被調降。

惠譽預計,當交易有充分的確定性得以完成時,惠譽會將臺新金的評等移出負向評等觀察名單,因爲惠譽預期,臺新金在整合新光金業務時,其財務狀況將在短期內承壓。由於合併後臺新金將不再是以銀行爲主體的金融控股公司,在重新評量合併後金控之信用體質時將可能導致臺新金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和個別實力評等遭下調。

此評等將考量合併後普通股DLR的水平以及未來的方向。若該比率顯著並持續地超過120%,其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的下行壓力將可能增加,這可能來自臺新金爲改善其子公司的資本水準而進行注資所致。若交易期限延長,惠譽將維持該公司的負向評等觀察狀態且維持時間會超出典型的六個月評等期。

若臺新銀能顯著地強化其整體的商業和風險概況,同時透過合併後提升的市場地位和綜效來大幅提高並維持其獲利能力,例如營業獲利佔加權風險性資產比率由2020至2023年之四年平均的1.2%提升至接近2.0%,則其評等可被調升。

惠譽不預期短期內發生導致臺新金評等上調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