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美牛美豬14年來「進不進口無限輪迴」 重點在3大爭議

記者黃凱翊臺北報導

由於近來蔡政府與美方的合作愈趨緊密,美牛美豬是否進口臺灣,近日再度成爲政治焦點總統英文今(28日)也發表最新談話,宣佈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回顧臺灣進口美國牛肉的爭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

▲總統蔡英文對開放進口美牛美豬發表談話。(示意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從1996年開始,容許萊克多巴胺被添加至牛飼料中,用來增加牛豬瘦肉比例,也就是一般國人熟知的瘦肉精的一種,雖禁止直接使用於人體,但因在2002年發生中毒事件,2006年臺灣公告禁用萊克多巴胺,2012年聯合國通過草案覈准萊克多巴胺在牛肉、豬肉的殘留量爲10ppb。

除了瘦肉精的關係之外,狂牛症也是臺灣是否進口美牛的考量之一,美國在2003年曾出現狂牛症,當時世界各國開始紛紛禁止美國牛肉進口,臺灣也是其中一。直到2005年4月臺灣重新恢復進口美牛,但到了6月就因爲狂牛症考量,再度禁止進口。

2007年衛生署農委會在美國壓力下宣佈解禁,改爲進口肉品可添加,國內不可添加,但隨即遭到我國豬農抗議後取消解禁。2012年聯合國訂出瘦肉精的最高殘留量標準後,衛生署就訂定了牛肌肉部分萊克多巴胺的殘留量爲10ppb,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進入臺灣市場,但豬肉並未開放。

▲美牛因爲油花分佈均勻,是許多饕客的最愛。(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美牛之所以廣受饕客們喜愛,其中一個因素是美國牛從小就被限制行動,因此牛肉中會充滿脂肪,油花分佈均勻,口感極佳,纔會讓許多人希望可以吃到美牛;而萊克多巴胺不僅可以讓牛豬增加瘦肉比例,更可以降低飼料成本並縮短飼養時間,卻依舊能吃得到肥美的美牛美豬。

一直以來臺灣開放美牛美豬的問題都與執政黨是否親美息息關係,美國在臺協會就曾表示,希望能夠放寬檢驗標準,否則臺美貿易投資架構協訂及免簽證等優惠將會受到影響

臺灣藝術大學教授賴祥蔚投稿雲論專欄時表示,臺美雙方想要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最大的問題就是卡在美牛美豬沒辦法出口到臺灣。國民黨執政時一度考慮開放美牛美豬,民進黨結合民意強烈反彈,還有媒體批評是出賣臺灣。民進黨執政如果開放美牛美豬,反彈必然不小,也怕會有賣臺之譏。更何況,蔡英文總統與辭世不久的李登輝前總統交好;身爲農業專家李前總統一向反對開放美牛美豬,他的意見仍有重要影響力

賴祥蔚認爲,美牛美豬開放進口之所以充滿爭議,原因之一就是臺美飲食習慣不同,雖然美國容許肉類驗出合理含量的萊克多巴胺,但臺灣人會吃肉類內臟,同樣的含量標準,臺灣人吃下去的萊克多巴胺會更多,對人體的危害影響將可能更大;另外若是開放進口,勢必會衝擊臺灣的本土畜牧業,尤其是國內養豬業者,十年內低價美國豬肉可能就佔領臺灣豬肉市場的三至五成,如此一來不僅影響臺灣經濟,更可能造成選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