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笑臉候車服務鈴效益低 議員籲交通局改善

臺中市府交通局在多個候車亭設置候車服務鈴,但許多民衆仍習慣「人肉叫車」。(張芬鬱提供)

市議員張芬鬱指交通局設置的候車服務鈴有的以貼文告知使用方式,有的則是小小一排字難以閱讀。(張芬鬱提供)

爲營造友善的大衆運輸環境,臺中市府交通局首創「黃色笑臉鈴鐺」候車服務鈴,目前設置在全市236座公車候車亭,但市議員張芬鬱實際勘查多處站點,發現許多民衆不知道該按鈕的作用,有部分按鈕甚至被顯示板遮蔽、也有的被按出一整排笑臉,令人看了哭笑不得,呼籲交通局應實際瞭解乘客需求。

交通局表示,候車亭服務燈主要是爲照顧弱勢族羣乘車服務,將清查各站點情況,若有遭遮蔽的會進行改善,並加強宣導讓民衆瞭解。

張芬鬱指出,交通局去年1月斥資千萬,在全市136座候車亭設置服務燈,按下欲搭乘的公車路線就會出現輪椅圖案;今年交通局又新建100座候車亭按鈕,且把原本的輪椅圖案改爲「黃色笑臉」,同時結合臺中公車APP,民衆可在距離候車亭30公尺距離時啓動服務燈。

張芬鬱說,她走訪位於大里、霧峰區設有服務燈的8座候車亭,發現因建置時間不同,服務燈外觀有數個不同版本,其中益民國小、霧峰農工的「笑臉鈴鐺」顯示板更是被招牌、樹蔭遮擋;實際詢問公車駕駛,許多駕駛反應因候車亭按鈴未與公車連線,只能目測瞭解顯示板有無亮燈,常會看不清楚,甚至有時燈亮了卻沒乘客。

張芬鬱也指出,許多民衆根本不知道按鈕的作用,還是覺得「人肉叫車」最放心,甚至有人惡作劇亂按,徒增困擾;過去新北市曾試辦「智慧按鈕」叫車、桃園也曾試辦路線按鈕鈴轎車,但最後都未採用,交通局推動前應瞭解民衆實際需求。

交通局表示,候車亭服務燈系統主要服務弱勢族羣,目前針對全市主要路廊、行經大型醫療院所的路線設置,將會全面檢視、清查各候車亭服務燈情況,若有遭遮蔽者會進行改善,另對於民衆不熟悉操作設備的問題,將加強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