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戲樓“平移”至北外灘,故宮老戲本在申城舞臺被激活

斗拱樑柱、黃邊綠瓦飛檐,故宮內唯一的皇家戲樓——暢音閣彷彿被"平移"到上海北外灘友邦大劇院。12月11日-12日晚,上海崑劇團與故宮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宮崑曲萃集》(第一季)上演。這臺大戲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典籍瑰寶中,擷取節令時序的華章,凝結在黃浦江畔,以雅正的崑曲古調,吟唱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我們以‘在故宮修文物’的工匠精神打造這部作品,用戲曲的形式激活傳統,展現傳承好中國的節令文化。"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

兩大"國寶"的雙向奔赴

2019年,上海崑劇團首次踏入故宮的大門,開啓了互訪之旅。雙方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目標,遵循文物活化的宗旨,共同圍繞學術研究、劇目創作、文化傳播開展深度合作。歷經五載春秋,在深耕院藏戲曲精華的基礎上,上海崑劇團與故宮博物院共同推出新作。

此次演出匯聚業內頂尖專家和主創團隊,特邀著名導演田沁鑫擔任總導演。故宮博物院精心組建了文博顧問團隊,爲演出提供了堅實而深厚的學術支撐,保障劇目創排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又能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此外,上海崑劇團發揮行當齊全、文武兼備之優勢,集結"五班三代"的強大演出陣容,《江州送酒》和《長生殿·重圓》分別由"梅花獎"得主吳雙,黎安、羅晨雪領銜主演,餘彬、胡剛、張前倉等傾情出演,爲演出增色添彩。《中秋奏凱》則由"昆五班"青年演員張藝嚴、錢瑜婷、馬填欽等主演,勇挑武戲大梁。

登臺的三齣戲各具看點,令觀衆目不暇接——《江州送酒》首次在崑曲舞臺上呈現陶淵明形象,改編巧妙地將原作的兩折併爲一折,並在情節、人物、結構、主題等方面進行優化,使作品更具戲劇性和喜劇性;《中秋奏凱》包含大量武戲,上部分展現少年英雄沙場抗敵,下部分表現他奏凱歸來;《長生殿·重圓》相較於上昆四本《長生殿》中的《重圓》更加完整,從容展開月殿華美的圖卷,展現帝妃複雜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保留了《重圓》的核心旋律《霓裳羽衣》及崑曲歷史上的大場面名曲——衆天女的【羽衣三疊】。

"此次《重圓》展現了唐明皇和楊貴妃見面前後的14個曲牌,這在以往的《長生殿》舞臺上是沒有出現過的,更加接近洪昇的原著。"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嫺此次擔任《長生殿·重圓》一折的藝術指導,"舊曲新唱、熟人生面,會帶給觀衆更多的新鮮感。"

深挖傳統節令裡的戲曲之美

在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節令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寄託着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國戲曲和傳統節令緊密相連,節令承應戲作爲節令文化的一部分,沉澱和傳承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據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孫召華介紹,清代自乾隆年以來,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陽、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節令都演相應的戲曲,這些劇目不僅展現了清代宮廷的文化生活,也爲了解和研究戲曲藝術提供了寶貴資料。

上海崑劇團在挖掘故宮博物院的劇目資源時,將節令承應戲作爲連通古今的重點進行深入探索,從故宮博物院院藏的11498冊、6467部、3200餘種清宮戲本中,精心挑選了以"中秋"與"重陽"兩大節令爲主題的三出劇目。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宮戲曲文物,是反映清宮演劇活動的珍貴實物遺存,對於傳統戲曲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2014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宮廷戲曲研究所,致力於戲曲文獻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傳播工作。"上海崑劇團此次復排老戲本,讓文物活化,來到觀衆們身邊,這是博物館和戲曲院團共同的文化使命。"孫召華對記者說。

作者:王筱麗

文:王筱麗 圖:上海崑劇團供圖 編輯:宣晶 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