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兒也愁嫁,唐宣宗爲了女兒,不惜半路攔截,劫回一個駙馬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大唐帝國發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有個叫鄭顥的讀書人在前往楚州迎親的路上被打劫了,“劫匪”開出的條件聞所未聞:悔婚,改娶公主。

誰腦瓜子抽筋,提出這麼奇葩的“贖金”?那你得看劫匪是誰,這位劫匪的身份可不得了,他是當朝宰相白敏中。白敏中名氣不算大,但他有個堂哥您一定聽說過——白居易。

問題是,宰相就可以粗暴干涉別人的婚姻嗎?當然不是,其實白敏中背後有靠山,真正的“劫匪”頭目居然是當朝皇帝唐宣宗。

估計您滿腦子“十萬個爲什麼”,皇帝的女兒這麼不值錢嗎,還要靠打劫搶男人?還是這個鄭顥有特殊才能?

要說這位鄭顥還真不一般,首先他出身於滎陽名門望族鄭氏,是大唐帝國身份最尊貴的族羣。

滎陽鄭氏是鄭桓公的後人,自兩漢以來,這個家族名人輩出,有唐一朝他們出了十二位宰相,其中就包括鄭顥的爺爺鄭絪。

鄭氏有多牛,他們只跟山東豪族通婚,連皇族都看不起。唐文宗在位時,曾經想讓宰相鄭覃將孫女嫁給皇太子,但老鄭居然一口回絕,轉手將孫女嫁給了九品小官崔皋。

唐文宗氣得渾身哆嗦:“我家二百年天子,還不如崔家了?”

這個現象早在唐初就有顯現,唐高宗爲此特地下旨,規定崔、盧、李、鄭、王“五姓七家”爲“禁婚家”,禁止他們相互通婚。但這些“狠人”搞軟對抗,寧可將自家姑娘晾成“黃花菜”也不屈服,最後“禁婚家”不了了之。

除了出身,鄭顥還有一個值得炫耀的資本,人家是會昌二年的進士科狀元郎。

唐朝的科舉其實不算太難,但也要看報考的科目,如果是明經科,十幾歲的少年郎都能中,難度很低。如果要想中進士科,那就非常難了,比如大才子韓愈,考了整整四次,因此民間纔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

所以,如果誰年紀輕輕就得中進士科狀元,那就是百年難遇的奇蹟。

好在那是唐朝,彼時的殿試還沒形成定例,“狀元崇拜”還不算熱,要是在宋朝,估計鄭顥要被人“看死”。

那年鄭顥才25歲,便以弘文館學士身份授職右拾遺。

六年後的某一天,唐宣宗父愛氾濫,特地委託白敏中幫忙,給寶貝兒女萬壽公主挑一位如意郎君。

皇帝的女兒還愁嫁嗎?女人能不能嫁出去,關鍵要看對男方的要求,條件太高,匹配的難度就大。比如說唐宣宗,他對嫁女的要求少不了兩條,一是豪族出身,二是才華出衆。

唐宣宗這個皇帝很特別,大概因爲從小不受待見,也極少跟人打交道,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

學問這東西,往往是半瓶子晃盪,滿瓶子不動。隨着對學問的深入,唐宣宗發現自己江郎才盡,怎麼也達不到進士們的高度。

這讓他有點小自卑,也更崇拜那些讀書人。當了皇帝后,他還經常問身邊的人:要是我參加科舉能不能中?要是別人說能中,他就高興地手舞足蹈,要是別人砸吧嘴,他就一臉沮喪。

人缺什麼就渴望補什麼,因此他希望女兒們個個都能嫁給科舉出身的世家子弟。

白敏中最擅長揣摩人心,他一下子就懂了,皇帝不滿意那些主動應聘的候選人,於是便向唐宣宗推薦了鄭顥。

這一年鄭顥已經31歲了,只比唐宣宗小7歲,不大可能是光棍漢,我個人猜測他應該是喪妻了。

但這對唐宣宗來說都不是問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沒少將女兒們嫁給自己的老部下,“男大卅抱金磚”嘛。唯一的障礙是,這個鄭顥已經與楚州的盧家姑娘定親了,此刻正在迎親的路上。

年齡不是問題,但公主不可能當小老婆,這是原則問題。這種事皇帝不方便出面,但白敏中不怕被人扔臭雞蛋,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劫親”一幕。

哎呀,這個鄭顥真是命好,被別人架着當了駙馬爺,咱咋就攤不上這種好事呢?

可是鄭顥居然矯情起來,他對這樁婚姻很不滿。鄭顥不敢給公主撂臉子,只好把槍口對準白敏中,數年如一日,不停地給白敏中小鞋穿。

大中五年,白敏中被踢出京城,臨行前他期期艾艾地對唐宣宗說:“鄭顥因爲婚姻的事,一直對我打擊報復,以前我當宰相,他拿我沒辦法,現在我失勢了,還不得被他搞死?”

唐宣宗拿出一個小匣子:“鄭顥彈劾你的奏章都在這裡,確實不少。但我從來就沒看過,你看鎖頭都鏽死了。”

把“媒婆”恨成這樣,可見鄭顥對這樁婚姻有多不情願。

有人說,一旦被選爲駙馬,就相當於被圈養的寵物,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爲那是不可能的了。人家一個狀元郎,明明有大好前途,幹嘛吃軟飯?

這個理由恐怕不成立,規則確實存在,但中唐以後就被打破了,比如唐憲宗的女婿杜悰,就官至宰相。鄭顥的前途也沒有受影響,相反,他似乎沾了駙馬爺身份的光,竄升很快,如果不是他老爸阻攔,早就拜相了。

鄭顥之所以這麼“矯情”,應該覺得對不起盧家姑娘,下了訂又悔婚,相當於休了人家,背了道德負擔。他這個態度,其實就是向天下人表明:俺不是個負心郎,要怪只能怪白敏中。

唐朝的公主名聲總體上不大好,難伺候,民間就有“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的調侃。不過,在唐宣宗的約束下,萬壽公主還是比較懂事的。

唐宣宗爲了讓自家女兒配得上讀書人,特地跟萬壽公主“約法三章”:第一,嫁到鄭家後按照士人家族的規矩侍奉公婆,別擺公主臭架子;第二,公主的車輿“鐐金扣飾”,一律降格爲銅飾件;第三,夫家的事不得干預,你只有聽話的份。

唐朝的公主改嫁成風,三嫁的屢見不鮮。唐宣宗立下一個規矩:從今以後,公主、縣主有子而寡,就禁止改嫁。

唐宣宗還對女兒們諄諄教導:“千萬要記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的教訓啊。”可以說,像唐宣宗這樣嚴格管束女兒的皇帝,整個唐朝他是唯一一個。

公主們也算乖巧,對父皇既怕又敬,都爭着做一些拿得出手的孝行,以哄得唐宣宗的開心。

但即便這樣,萬壽公主還是一不小心“閃了腰”。

有一次,鄭顥的弟弟病了,唐宣宗派人到鄭府探視。那人回來後,唐宣宗問:“公主幹嘛呢?”

“公主?沒看到呀,好像去慈恩寺看戲場了。”

唐宣宗勃然大怒:“小叔子有病,她這個嫂子居然有心思看戲?讓她滾回來。”

萬壽公主戰戰兢兢進了宮,不敢坐轎子,一路徒步趕到大殿外,跪在臺階下哭得梨花帶雨,不停地磕頭謝罪。

唐宣宗氣呼呼地說:“難怪世家不願意跟我結親,唉,都是有原因的啊,回去閉門思過。”

說心裡話,唐宣宗多少有點吹毛求疵了,萬壽公主其實還是比較守規矩的。

相對於萬壽公主,永福公主就沒那麼幸運了。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給永福公主選駙馬,要求自然還得是世家出身的讀書人,採用“自願報名,擇優錄取”的方式。

得到這個消息,鄭顥叫來好友于琮,對他說:“兄弟,你這個人很有才華,就是不拘小節,這些年一直不得志,聽哥一句勸,去應試駙馬吧,這是條捷徑,你看哥,多瀟灑。”

於琮的出身也很不一般,祖上是鮮卑人,北周時期的八柱國家族,唐初宰相於志寧就是其先祖。只是後來這個家族凋零了,靠貴族的身份在大唐領一份白飯而已。

唐宣宗要的就是於琮這樣的身份,於是小夥竟然真的“中標”了。

眼看就要到大婚的日子了,唐宣宗再次父愛氾濫,特地陪女兒吃幾頓飯。可不知道因爲啥,永福犯了“公主病”,在宴席上掰折了筷子。

唐宣宗火了:“你這個脾氣怎麼能配得上士大夫?擱家裡接受再教育吧,省得嫁出去丟我的臉。”

你看看,士人在唐宣宗心目中的地位有多崇高,始終覺得招個讀書人做女婿就是賺了大便宜。

永福公主被“改造”了,但不能悔婚,只好改由廣德公主替嫁。

巧得很,這位廣德公主和萬壽公主,以及後來的唐懿宗同母,鄭顥給自己找了個一肩挑。

這位廣德公主性格潑辣,有點女漢子的風範。不過她的彪悍完全符合老爸的意願,人家體現在保護老公身上。

廣德公主出嫁的當年,唐宣宗就駕崩了,唐懿宗即位。十三年後,唐懿宗的女兒同昌公主死了,傳聞公主死得不明不白(這個故事太勁爆,以後再講)。

駙馬爺韋保衡爲了自證清白,胡亂地攀扯於琮,唐懿宗一怒之下就要殺了於琮。

廣德公主拿出“撒潑打滾”的功夫,唐懿宗才被迫將於琮改爲流放。爲防止哥哥途中下黑手,廣德公主一路隨行。

果然,行至半途,太監們送“宮廷玉液酒”來了。廣德公主搶過酒壺摔得稀碎,害得公公們空手而歸。

這一路,廣德公主嚴加防範,行進中,她讓於琮和自己的轎子不許關轎門,瞪着兩眼盯着老公。休息的時候就薅住於琮的腰帶不放,生怕他飛了似的。

在嚴防死守之下,總算保住了於琮的一條命。

只是黃巢攻入長安後,廣德公主失去了光環,她再也不能保護於琮了。黃巢威逼於琮出山當僞官,遭到於琮的拒絕後,黃巢殘忍地殺害了他。

廣德公主悲憤欲絕,請求將她一起殺死。賊寇們居然被廣德公主的氣場嚇住了,不敢動手。這位剛烈的女子,轉身進入內室,一根白綾將自己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