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大有可爲
環球圓桌對話編者按:近期,隨着印度總理莫迪等印方高層作出對華積極表態,以及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訪華,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成爲媒體關注熱點。本期“環球圓桌對話”邀請三位學者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彭 念:華南理工大學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世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執行所長、研究員蘇吉特·庫馬爾·達特:孟加拉國吉大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中國爲環喜馬拉雅國家發展“添翼”彭 念近日,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順利完成任內首次訪華行程,並在經濟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人文交流合作等領域與中國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從去年至今,已有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代夫等多個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新任領導人訪華。並且,絕大多數都將外訪首站選在中國,凸顯出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與中國強化雙邊關係的強烈願望。近年來,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的聯繫日益緊密,尤其以貿易投資和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成果最爲豐碩。僅以孟加拉國爲例,中國連續15年成爲孟第一大貿易伙伴,孟則是中國在環喜馬拉雅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目前,有近千家中國企業在孟經營,累計創造超過55萬個就業崗位。這些紮實數據只是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之間經濟聯繫愈發緊密的一個縮影。隨着中印關係轉圜,兩大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將迸發出更強勁動力,從而強力拉昇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水平。在互聯互通領域,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在鐵路、公路、橋樑、港口等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正在快速推進,並有力促進環喜馬拉雅地區一體化。還是以孟加拉國爲例,由中企承建的孟最大鐵路項目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已於去年12月全線通車。通車後,從孟首都達卡至西南部城市傑索爾的通行時間,由原來的10小時縮短至3小時。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地鐵橙線已於2020年開通,並直接或間接創造3000個新工作崗位;瓜達爾新國際機場於去年10月順利竣工,將進一步提升瓜達爾港的貿易樞紐地位。此外,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口城和漢班託塔港,尼泊爾的博克拉國際機場,馬爾代夫的中馬友誼大橋等一大批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工程已落地運行,助力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當前,全球正邁入以人工智能(AI)技術迭代升級爲標誌的重大變革時期,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既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落後就要掉隊”的嚴峻挑戰。而中國以其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強大的應用落地能力,正崛起爲全球AI領域的主要引領者之一。正因如此,孟加拉國等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領導人紛紛出訪中國,並與中國開展人工智能、5G通信、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試圖插上新興技術的翅膀,實現本國的跨越式發展。我們注意到,在中國與孟加拉國等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的聯合聲明中均有提及數字、通信等新興技術交流與合作。我們也相信,在中國的技術賦能下,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一定能抓住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期,順利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廣泛造福當地百姓。從更廣的範圍來看,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也是全球南方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強與中國在全球南方中的合作也大有可爲。作爲全球南方的堅定支持者和主要領導者,中國已經提出全球南方開放包容合作倡議,並宣佈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這其中,加強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糧食安全等領域合作都是主要行動舉措,同時也是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當前亟待發展的重點領域。這爲包括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而不少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領導人也將中國作爲外訪首站,釋放出珍惜合作機遇的明確信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將在全球南方框架內獲得更多動力,從而推動全球南方持續繁榮。接下來,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需要將共識和協議轉化爲實際行動,並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讓中國與環喜馬拉雅地區國家的互利合作成爲全球南方國家團結互助的典範。離開中印良好互動,亞洲世紀並不完整王世達近日,包括總理莫迪在內的印度高層集中作出對華積極表態,中印外交層面的溝通也趨於頻繁。印方這波舉動與其一年前動輒將中印關係存在問題歸咎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筆者認爲,在中印建交75週年之際,印度若能真正實現戰略轉向,對於中印雙邊關係乃至整個亞洲都“善莫大焉”。3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受美國某播客節目採訪時,對於中印關係給出積極評價。莫迪表示,歷史上,中印都是古老文明,一度佔據全球GDP的50%以上。在很長時期內,中印關係的紐帶一直非常牢固,文化聯繫深厚。現實上,作爲鄰國,偶發分歧在所難免,但重點是確保不會演變爲爭端,通過對話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莫迪認爲,當前邊境局勢已恢復正常,中印正致力於將關係恢復到2020年前的狀態。無獨有偶,印度外長蘇傑生3月26日在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活動上表示,目前中印正在努力重建關係。未來,中印關係發展“可能會遇到分歧與問題”,但應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解決。筆者認爲印度高層上述表態有多重動因,既有戰術層面對衝美國壓力、服務自身現實利益的客觀需要,也有戰略思維上對過去一段時間外交的反思,進而可能轉向更爲平衡的對外關係。就戰術層面而言,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初,印度方面就積極主動對美國示好。2月12日至13日莫迪訪問美國,此訪是莫迪在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之後首次與其會面。印度採取系列措施,包括主動降低部分商品關稅、加大對美國商品的市場準入、承諾擴大對美國化石能源的購買及對美國綠地投資,希望以主動讓步換取特朗普對印度的關稅豁免。然而,特朗普在訪問尚未結束時就表態“印度是全球關稅之王”“美國企業在印度做生意很難”,反覆強調將在4月2日對印度等實施“對等關稅”。根據估算,如果美國對印度施加“對等關稅”,將影響600多億美元的印度對美出口,給印度造成嚴重損失。針對這一情況,印度繼續與美國保持互動,希望美國最終對印度關稅豁免,同時也採取一系列措施尋求對衝。例如,印度密集推動與歐盟、英國以及中東國家的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談判,希望通過其他方向擴大印度商品和服務的出口,以此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巨大沖擊。對中國的政策調整尤其是經貿政策調整,也是印度應對“特朗普衝擊”的舉措之一。在戰略層面,有可能從“親美”轉向更爲平衡的外交。分析普遍認爲,印度過去數年採取系列措施提升對美關係,希望從美國獲得先進的資本、技術,助力“印度製造”,實現“2047年之前建成發達經濟體”的夢想。爲此,印度在“印太戰略”等領域採取了對美迎合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印度在周邊外交(包括對華關係)中採取了更投機、冒進的政策。然而,在一段時間之後,印度並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美國資本和技術未能大規模在印度落地,遑論幫助印度發展製造業和高新產業。與此同時,美印在烏克蘭危機、海外錫克人、印度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擡頭等問題上的分歧更爲明顯。因此,印度近期對華政策的積極表態也可能預示其戰略轉變,不排除在未來大國博弈中採取更加中立和平衡的立場,而非寄希望於依賴美國。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印關係的起起伏伏已成爲常態,對於中印關係“既要有最好的期待,也要做應對不測的準備”。毫無疑問,無論印度方面出於何種原因對華採取積極態度,其對於中印關係乃至整個亞洲都是一個利好。正如莫迪所言,21世紀是亞洲世紀。很顯然,離開中印良好互動的亞洲世紀並不完整。印度與中國應該以健康自然的方式競爭,不能升級爲衝突。今年是中印建交75週年,雙方完全可以抓住機遇,逐步恢復對話機制,深化經貿合作,促進人文交流,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與中國合作,孟加拉國全方位獲益【孟加拉國】 蘇吉特·庫馬爾·達特近日,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完成任內首次訪華行程,爲孟中建交50週年注入新活力。近年來,孟中雙邊關係日益密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貿易投資領域。兩國合作推動多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運行,重塑了孟加拉國的國家經濟和交通運輸體系。帕德瑪大橋鐵路項目致力於在孟首都達卡和西南地區之間建立更順暢的連接,以改善交通運輸系統,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孟加拉國乃至南亞首條水下高速公路隧道——卡納普里河底隧道,將改善整個吉大港的交通網絡,促進港口城市的經濟增長。達卡-阿蘇利亞高架高速公路將實現阿蘇利亞地區與達卡和吉大港的全線貫通,同時改善首都地區的城市交通。這些雄心勃勃的項目表明,孟中在推動孟區域一體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聯繫正在加強。尤努斯博士對中國的訪問將進一步推動兩國深化互利合作,鞏固雙邊友好關係。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兩國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這表明兩國關係取得重大進展,同時也將兩國合作從基礎設施建設擴展至高新技術領域。孟加拉國已利用中國的醫療技術建立了一個機器人實驗中心,以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並鞏固其主要醫療中心地位。該項目充分展示出中國的技術優勢,將推動孟加拉國醫療事業發展。通過參與數字經濟、5G通信、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跨國合作,孟加拉國正積極參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是上述多個領域的全球領先者,其提供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資源非常寶貴,能幫助孟加拉國加快發展進程。孟方可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實現經濟領域的現代化,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在多個行業使用人工智能、實施電子政務等。此外,基於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具有更加強大的問題解決能力,能夠提升孟政府行政效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增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孟加拉國政府將維護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業生產力結合起來,使之成爲一項長期國家戰略,以實現孟加拉國的農業現代化目標。通過傳授農業精準灌溉、作物混栽種植等技術,中國的農業技術項目爲孟加拉國的農業部門提供了巨大幫助。這些合作項目不僅能夠提高孟加拉國的糧食產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進口糧食的依賴,還能爲孟加拉國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可以預見,尤努斯博士的訪華之行還將催化更多合作項目,可能涵蓋社會治理、可持續發展、創新創業等領域。孟加拉國需要在考慮整體經濟運行狀況的基礎上,確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與中國合作機會,促進上述領域的快速發展,實現孟加拉國的發展目標。雖然尤努斯博士訪華凸顯孟中關係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氣象,但其戰略意義不止於此,還將對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未來互動產生深遠影響。實際上,在尤努斯博士訪華之前,巴基斯坦新任總統扎爾達里已於今年2月訪華;斯里蘭卡新任總統迪薩納亞克於今年1月訪華;尼泊爾新任總理奧利於去年12月訪華;馬爾代夫新任總統穆伊茲於去年1月訪華。更爲重要的是,這些南亞國家新領導人的訪華安排正在不斷“打破傳統”。傳統上,南亞國家新領導人一般會優先選擇印度作爲首要出訪地(巴基斯坦除外),以表明印度在其外交政策中的優先地位。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南亞國家新領導人正在打破這一傳統。比如,尤努斯博士並沒有選擇印度作爲首訪目的地,而是將中國作爲外訪第一站。穆伊茲也是在訪印之前先訪華,同樣,奧利也沒有將印度作爲外訪首站。迪薩納亞克雖然首先訪問印度,但僅僅不到一個月,他就出訪中國。這表明,南亞國家不僅日益認識到中國的強大經濟實力,也更願意接納中國在南亞拓展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並非西方媒體所鼓吹的威脅,而是合作機會和發展機遇。正如尤努斯博士訪華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存在非常多的合作機會。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技術創新,這也是南亞國家正積極參與的全球重大變革。藉助中國的技術優勢和投資機會,南亞國家能夠實現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