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向全球塑膠公約喊話盼臺灣列觀察員 環境部長薛富盛這麼說

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支持NGO團體表達訴求,也認爲臺灣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應至少列爲觀察員。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塑膠公約第三次談判(INC3)正式登場,將針對塑膠全生命週期(從生產到廢棄物)提出減少全球塑膠污染的規範,臺灣關心塑膠議題的環團發佈聯合聲明,盼大會能讓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非常支持NGO團體表達訴求,今年COP28其中一個主題就是不應排除任何單位或團體,卻還有人被排除,真的很諷刺,盼國際社會能支持臺灣,讓臺灣身爲地球村一員貢獻能力。

全球塑膠公約自13日至19日於肯亞奈洛比聯合國環境規畫署總部舉行第三次談判,全球塑膠公約將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預計針對塑膠全生命週期提出減少全球塑膠污染的規範。

臺灣灣9個環團爲此發佈聯合聲明,臺灣石化產業有70%產品是出口,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報告指出,臺灣是全球塑膠進出口貿易的全球前10強,鑑於全球塑膠條約涉及減少塑膠生產規範,因臺灣不可能成爲正式締約國,恐成爲塑膠條約法外之地。

環團呼籲,全球塑膠條約談判應讓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並強化締約國與非締約國間的貿易規範,以貿易作爲管制點,讓非締約國需符合條約規範,才能與締約國進行塑膠相關貿易。

薛富盛今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接受聯訪時表示,臺灣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化工材料、石化產業很發達,至少應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若無法參與、共同締約實在很可惜。

薛富盛說,站在環境部立場,非常支持NGO團體表達求,告訴國際臺灣在這部分應扮演重要角色,不該缺席,臺灣是有能力協助進行氣候變遷,包含塑膠減塑,臺灣也會呼應前求塑膠公約減少塑膠的規範。

薛富盛坦言,基於臺灣外交處境,包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因爲臺灣不是締約國無法參加,但臺灣一直追求普世價值,這些國家應考量臺灣。

薛富盛指出,今年COP28有4個主題,其中一個就是「不應該排除任何一個單位或團體」,這個主題已被凸顯出來,卻還有人被排除,真的很諷刺,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支持臺灣,讓臺灣身爲地球村一員來貢獻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