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名妓乞詩 唐寅韻味橫生

中國美術發展中,以人物形象主題繪畫,源起時間更早於花鳥山水畫。早期人物畫,多是爲了宗教政治服務。從考古發掘的帛畫墓室洞窟壁畫當中,可見到春秋戰國兩漢魏晉人物畫演變的軌跡。但由於紙絹繪畫較爲脆弱,保存不易,晉唐時期著名的人物畫家,如顧愷之吳道子等人的畫作,多數已無緣見得真跡故宮院藏早期的人物畫精品,僅存《宮樂圖》,這已是晚唐時期作品

宋代以後的真跡流傳至今較多,從傳世作品中發現畫家的題材趨向多元。例如重現古代場景歷史故事畫、描繪現實生活百態風俗畫刻畫唯美形象的仕女畫,及形塑文學情境詩畫人物,甚至還有奔放寫意的禪畫人物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和梁楷的《潑墨仙人》等,都是影響後世人物畫發展的作品。

宋代開拓了人物畫的多種類型,「造型美感:人物民俗篇」展出的元、明、清三代人物及民俗畫,便傳承了前人多元的創作風格,也各具風格。展出名作還包括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取材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張祐乞詩的故事《仿唐人仕女圖》。畫中手持白牡丹美人李端端杏眼明眸、紅顏粉頰,唐寅的線條清柔,設色妍麗,人物頗富風流韻味

相較下,清代焦秉貞的《畫仕女圖》則因帶入西洋畫技,人物顯得立體鮮活。焦秉貞是宮廷畫家,很早就接觸到西洋畫法,因而他筆下建築與人物表現,都帶有西洋透視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