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的傳奇一生

在這個言必稱巴菲特的投資時代,其實還有一位神一樣的存在,那就是巴菲特的恩師,被業界稱爲“華爾街教父”的頂級大佬本傑明·格雷厄姆。

股神沃倫·巴菲特、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這些華爾街的頂尖投資大師,都是他的“門徒”。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正是這位格老,創作了被稱爲投資者聖經的傳世鉅著《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其憑藉一己之力,讓“炒股”從一件原本只是憑感覺、碰運氣、靠內幕消息的賭博遊戲變爲具有邏輯支撐、可以計算的科學,創造了證券分析行業。

但如果你只認爲他是投資大師,那就太小看他了。

格雷厄姆在證券投資,宏觀經濟學、戲劇、語言學等多個領域都有建樹。他的一生之豐富多彩,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連續劇。

本期內容主要講述一下本傑明·格雷厄姆傳奇的職業生涯和跌宕起伏的個人生活,其價值投資理念與技術分析的區別,以及一些對格雷厄姆的爭議的看法。

1. 幼年家道中落

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同年在東半球,中國是清朝光緒20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格雷厄姆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個倒賣古董和瓷器的小商人,母親是一個大主教的女兒。父親在格雷厄姆兩歲那年就從倫敦搬到了紐約這個新世界開拓家族生意。

格雷厄姆幼兒時期的生活還算優渥,但是當他9歲時,家庭突逢變故,正值壯年的父親罹患胰腺癌意外去世。原本的古董生意很快敗落,母親不得不承擔起整個家業,先是經營旅店,後來用房子抵押貸款來炒股,最後因炒股失敗而房產遭遇拍賣,格雷厄姆一家生活陷入極度困頓。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父親去世三年中,格雷厄姆迅速地成熟了。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打各種臨工賺錢貼補家用,格雷厄姆做過推銷員、家教,農場擠奶工和財務助理等各種兼職。格雷厄姆很早就通過辛苦勞動明白了金錢的價值,他對過大的財務風險永遠深惡痛絕。

對許多華爾街人士來說,金錢幾乎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一種用來判斷孰高孰低的量度。格雷厄姆則對金錢有更深的領悟。金錢是一種真實而具體的力量,給他的家庭帶來了榮耀,也帶來了毀滅。

父親死後令家人飽受折磨的困苦歲月,既令人悲痛,也激發出人的鬥志。重振家族聲望和讓母親感到榮耀的決心,成爲格雷厄姆在學業及專業領域取得成功的主要動力。勇於穿越艱難的韌性,成就了他長期投資者的品質。

2.文理兼修的全才

格雷厄姆自幼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智力和天賦,小學和初中期間由於優異的成績多次跳級,高中畢業後幸運的拿到獎學金進入了常春藤高校哥倫比亞大學。

之所以說幸運是因爲校方弄混了格雷厄姆和另一名同姓學生的名字,導致格雷厄姆第一次申請沒有被錄取,心灰意冷的格雷厄姆在一家電話安裝公司打了一年的臨時工,直到第二年才幸運的被哥倫比亞大學重新錄取。

在格雷厄姆傳記中,這樣描述到:得到重新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的消息後,格雷厄姆回到家,極度興奮。家裡充滿歡聲笑語,但母親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說:“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他們,因爲他們讓我的孩子傷透了心。”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錯誤沒有被糾正,那麼還會誕生這位華爾街教父和偉大的弟子巴菲特嗎?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命運之力吧。

被命運再次垂青的格雷厄姆決定要把丟失的一年時間補回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就讀後,集紀律性和聰明才智於一身的格雷厄姆火力全開。不僅在兩年半內取得了4年制的常春藤盟校的文憑,他的全能表現更是出類拔萃到讓數學系、英語系和哲學系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院系領導想要招攬他作爲全職教員。

這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生而言就已經夠驚人的了,如果再考慮到格雷厄姆在哥大讀大一那年,在電影院擔任收銀員,其餘的空閒時間幾乎都在做各式各樣的兼職工作,每週工作超過40個小時(加上非定期的工作,例如家教和發廣告),如此還能有這樣頂尖的學業表現,足以證明他的非凡、才思敏捷和智力過人。

然而,到此我們依然沒有發現格雷厄姆和成爲未來的證券投資巨擘有絲毫關聯,巴菲特在8歲時已經開始閱讀關於投資的各種書籍,而即將大學畢業的格雷厄姆卻從未接觸過與投資有關的任何一本書,還退掉了在哥倫比亞大學選過的唯一一門經濟學課程!毋庸置疑,格雷厄姆和華爾街在1914年的“聯姻”,是因爲囊中羞澀。

在收到哥大三個院系拋來的教席職位橄欖後,格雷厄姆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他確實喜歡學術研究,但是教席職位微薄的工資無法讓格雷厄姆支撐起窮困的家庭。於是格雷厄姆向當時的校長凱佩爾訴說了自己的苦衷。

說來也巧,就在格雷厄姆與校長凱佩爾見面前不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名朋友因爲孩子成績不佳被叫了家長,在和凱佩爾校長交談過程中,他拜託校長推薦一個最優秀的學生給他。

於是,在1914年的春天,這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就誤打誤撞的開始了他的華爾街封神之路。

3.華爾街初露鋒芒

格雷厄姆的首份工作是在一家規模不算大的名叫紐伯格的華爾街券商,職務是初級債券業務員。對一個後來被尊爲“華爾街教父”的人來說,這一職位顯得過於卑微。

不過,在很短的時間內,格雷厄姆便憑着他在數學量化分析方面的非凡能力,通過嚴謹的財務分析挖掘出了衆多絕佳的投資機會。那個年代,投資界主要關注債券,股票被認爲是一種投機,華爾街對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尚停留在十分原始、粗糙的階段。

格雷厄姆通過對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系統研究,發掘到一些具有鉅額隱蔽資產的公司,爲公司賺取了大量的金錢。格雷厄姆也從最初的債券初級推銷員一路晉升爲公司的證券分析師和合夥人,公司甚至爲了挽留他,還專門爲他開設了證券研究部門。

在紐伯格公司工作了9個年頭後,在一位名叫哈里斯的大客戶鼓動下,1923年初格雷厄姆離開了紐伯格公司,與哈里斯成立了合夥公司格雷厄姆,相當於現在的私募基金。

格雷厄姆基金運作兩年半,運作很成功,投資回報率非常高。但由於合夥人與格雷厄姆在投資標的和利潤分配方案上的意見分歧,格雷厄姆基金於1925年以解散而告終。

1926年1月1日,32歲的格雷厄姆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本傑明•格雷厄姆基金,初始本金爲40萬美元,3年後的1928年基金資產達到了大約250萬美元,上漲了6倍多(包括新增資金),年平均投資收益率爲20.2%,遠遠高於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的上漲速度。

於是35歲的格雷厄姆成了百萬富翁,當時的美元可比現在值錢得多,美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按照每年3%計算,1928年的100萬美元在2023年大約相當於4765萬美元。

格雷厄姆這一時期的一大收穫是意外地遇到了他之後生涯的最佳黃金搭檔——傑羅姆·紐曼。紐曼是巴菲特哥大校友的弟弟,他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處理起各種繁雜的事務顯得遊刃有餘,這使格雷厄姆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專注於證券分析,作出投資策略。

4.世紀股災,雲端墜落

就在格雷厄姆志得意滿,以爲自己邁向人生巔峰之時,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道瓊斯指數在前一天暴跌13.47%的基礎上繼續暴跌11.73%,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標誌着美國股災的降臨,這導致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道瓊斯指數於1921年從75點開始上升,1929年達到牛市最高峰381點,隨後在“黑色星期二”之後的幾周之內就跌到了200點以下,並於1932年達到了最低點——41點。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大約縮水了90%!

1929年10月,破產的股民站在交易所外,圖片來源:知乎@南七道

在格雷厄姆的自傳中,講述了一個小插曲。1930年初,虧損還不多的格雷厄姆到佛羅里達州去會見一位商人。老人已經93歲了,做了一輩子生意,老人告訴格雷厄姆說,別在這裡空耗時光了,你應該趕緊坐火車回紐約去把股票都賣了,清償掉債務,然後做你該做的事情。可惜格雷厄姆表面上答應,但內心根本沒當回事,錯過了最後的逃命機會。

1930年損失了20%以後,格雷厄姆以爲股市到底了,急於翻本的他加了槓桿抄底。然後的事情,用格雷厄姆的話就是“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着一個噩耗,越來越糟”,1930年是格雷厄姆歷史上最糟糕的財務年度,虧損50%。到達1932年股災真正底部時,格雷厄姆賬戶跌掉了70%之多。

1871-1934年標普500走勢,圖片來源:中金網

格雷厄姆此時迎來了投資生涯中最黑暗的一段時間,由於鉅額虧損,格雷厄姆持續5年沒有從基金得到收益,靠教書、寫作和部分兼職維生。直到1935年12月,格雷厄姆纔將所有過往的虧損都賺了回來。

這裡插一句,就在1930年8月30日,格雷厄姆正在遭遇大股災帶來的痛苦之時,格雷厄姆未來最偉大的弟子巴菲特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5.《證券分析》鉅著問世,桃李滿天下

1929年股災期間,格雷厄姆當時爲了節省開支,搬出了豪宅,辭退了所有僕人,賣了豪車,又過起了勤儉節約的日子。

股災帶來的慘痛教訓也使得格雷厄姆沉下心來,整理自己多年以來的投資經驗,完成了被後人奉爲投資聖經的《證券分析》的寫作。1934年,《證券分析》第1版由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出版,後來分別在1940年、1951年、1962年和1988年出了新版本。

同時,格雷厄姆從1928年年起,在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證券分析”課程,一直持續到1954年。

而1950年秋,20歲的巴菲特追隨格雷厄姆的腳步,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就讀。他最感興趣的是證券分析課程,由多德教授(《證券分析》的合著者)主講,格雷厄姆會在每週四下午股市收盤後,到校講一堂大課。

由於巴菲特早先就熟讀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並且對數字非常有天賦,所以巴菲特相對其他同學而言就是妥妥的學霸。課堂上經常在其他同學沒想明白問題問的是什麼的時候,巴菲特就和兩位教授展開對話和討論,其他同學主要負責扮演“吃瓜羣衆”的角色。至此,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段令世人稱道的師徒情誼正式拉開帷幕。

世紀股災之後,格雷厄姆的投資事業順風順水,股票投資似乎對他而言失去了挑戰的興趣,於1956年宣佈退休。據媒體統計,格雷厄姆在1926~1956年這30年取得了傲人的年化收益率20%的戰績。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格雷厄姆一生慷慨無私,數十年如一日的教授價值投資的理念和實戰指導,一生桃李滿天下。沃倫·巴菲特、沃爾特·施洛斯、約翰·鄧普頓、約翰·內夫、約翰·博格,這些華爾街的頂尖投資大師都是他的“門徒”。

6.價值投資和技術投資兩大流派之爭

之前我們有講到格雷厄姆大學畢業以前都沒有接觸過投資行業,那麼爲什麼會是他這樣一個證券市場的素人發明了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的理論?股市中其他人爲什麼都沒有想到呢?

格雷厄姆進入華爾街的1910年代,距離1863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只有50餘年,由於法律法規不完善,股票市場充斥着各種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行爲。想起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繁花》中1990年代的上海股市亂象何其相似。

1910年代的華爾街股市被認爲是投機行爲,只有債券才能稱爲投資。這也是爲什麼格雷厄姆第一份華爾街工作也是從債券業務員做起。

那時候的股市並不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出具年報,市場僅有的一些公司年報也是信息極爲有限,上市公司有意或者無意的隱藏或者誇大業績信息,也沒有嚴格的審計制度。那時候想通過財務報表買賣股票無異於癡人說夢。

當時市場主流的股票分析方法是技術分析,在1934年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出版之前,道氏學說是股市投資中最早提出的股市技術分析理論。其核心是如何通過股票價格或股市指數的歷史軌跡來分析和預測其未來的走向和趨勢。

圖片來源:週期博弈

1934年艾略特的《波浪理論》和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同時出版。我們可以想像,青年巴菲特最先接觸到的書單應該是更加大衆化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和艾略特和江恩的波浪理論,而不是枯燥的《證券分析》。

當然,身爲價值投資的鼻祖,格雷厄姆的確具備足夠的勇氣和非凡創造力,將在債券投資分析上使用的嚴謹的財務分析理論應用到了股票分析上,與華爾街的主流智慧大相徑庭。

當他那個年代的其他分析師都在觀察股票的價格走勢(即特定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波動情況)時,格雷厄姆卻另闢蹊徑,通過財務報表這個公開的秘密武器來捕獲一個又一個錯誤的市場定價機會,以極低的風險穩定的賺取收益。

而1933年羅斯福政府上臺,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對華爾街的監管。1933第一部《證券法》頒佈,1934年美國證監會SEC成立,後續證券交易市場法律法規層出不窮,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正規化運轉。

因此,之前那些專注於通過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方式獲利的投資者受到嚴厲打擊,衆多投資者希望找到一條新的投資獲益的方式,而SEC的新法規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提供詳細的財務報表,這使得《證券分析》有了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其嚴謹的推理和邏輯無疑讓市場眼前一亮,而格雷厄姆也是身體力行,用優異的業績表現證明了其理論強大的實戰效果。

7.格雷厄姆三大投資原則

格雷厄姆作爲價值投資的開山鼻祖,他爲價值投資理論的四大基石貢獻了其中的三個,分別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一部分、安全邊際和市場先生。他的得意門生巴菲特則貢獻了最後一個:能力圈。

這些理念現在看來好像稀鬆平常,但是每一條如果都拿來和當時盛行的技術分析理論對照來看的話,無異於就是對當時主流觀念的一次徹底顛覆,極具開創性。

通常很多投資者都是單純的去理解格雷厄姆的理念,下面我們通過將格雷厄姆的三個投資原則和技術分析(目前依舊是主流)的三大假設參照對比,相信讀者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真正理解的投資者都會受益終身。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VS市場行爲反映一切

技術分析法的理論基於三大市場假設,其中第一條假設就是“市場行爲反映一切”。這是技術分析的基礎。

技術分析者認爲,市場的投資者在決定交易行爲時,已經充分考慮了影響市場價格的各項因素,比如說:基本面變化、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消息面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體現在股票的價格中。因此,只要研究市場交易行爲就可以了,而無須關心背後的影響因素。

而格雷厄姆認爲股票就是企業的一部分,所以買股票就是買了一個企業的部分所有權。一旦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你成了這家公司的股東和合夥人,之後你的長期回報主要取決於企業經營的情況怎麼樣。所以價值投資者很大的精力都用來尋找到一些優秀的公司,然後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入股。

2)安全邊際VS趨勢分析

股票價格呈趨勢變動。“趨勢”概念是技術分析中的核心。根據物理學上的動力法則,趨勢的運行將會延續,直到有反轉的跡象產生爲止。

事實上價格雖上下波動,但也是朝一定的方向前進的,這當然也是牛頓慣性定律的應用,因此技術分析法希望利用圖形或指標分析,確定目前的價格運動趨勢以及發現反轉的信號,以掌握時機進行交易並獲利。

格雷厄姆是挑戰華爾街“有效市場”信仰的第一人,他不接受股市是邏輯計算的產物,反而認爲大部分的市場行爲不是客觀理性的產物,而是人類情緒波動及不理性所致。

格雷厄姆認識到,即使經營穩健的公司,其股票價格也會波動。但是,他放棄預測未來股價波動的時間及具體細節。換句話說,他承認人類是有弱點的,他認爲市場波動是人力無法預測和控制的。

格雷厄姆決定採用一個新方法來實現獲利,而非試圖控制市場的波動性。身爲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思想家,格雷厄姆着手構建一套可以將市場波動性從威脅轉爲巨大機會的系統。這有可能是格雷厄姆一生最具影響力的智力成果,而且他成功了,這就是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注意到,在大部分情況下,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與其市場價格的差價遲早會縮小,價值投資者不會假裝知道哪家公司的股票有這種價差,市場自己會承認錯誤。這就是爲什麼當價值投資者找到購買股票的適當時機(低股票價格提供了相對其內在價值的高安全邊際)時,股價每天的波動就不再重要了。

安全邊際示意圖,圖片來源:網絡配圖

格雷厄姆投資學派使用安全邊際法則選擇股票,並堅信一定會找到“以50美分買到1美元”股票的機會。因此,當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時,價值投資者不會驚慌失措地賣出手中的股票,而會像在惡劣天氣出海捕魚的漁夫一樣耐心地等待暴風雨過去,因爲他們知道,根據自然法則,雨過一定會天晴。

等到風和日麗時,以50美分買入並持有股票的價值投資者便可以將這些股票以1美元的價格賣出,若是市場“豔陽高照”,甚至能賣到2美元的價格。

巴菲特在1984年慶祝《證券分析》第一版發行50週年的紀念活動上,告訴哥倫比亞商學院的聽衆:你無法算得分毫不差,這就是本傑明·格雷厄姆所說的要留有安全邊際的原因。

你不會花8000萬美元去買一家價值8300萬美元的公司,你會留給自己很大的空間。當你在造橋的時候,你估計它可以承載3萬磅的重量,但你最多隻會開着總重量1萬磅的卡車通過。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投資領域。

3)市場先生VS歷史會重演

技術分析的第三大假設就是歷史會重演。簡單來說就是一些股票的K線形態出現過之後,後市還可能會再出現這些形態,並且指導意義是相同的。投資者可根據過去的形態,對後市作出判斷。

而格雷厄姆認爲市場波動無法預測。他創造性的發明了“市場先生”這一形象的比喻。

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他虛構出一位“市場先生”,幫助許多投資者把對於股票市場的認知,從嚴格的計算範式轉變爲以心理學爲主的角色。

格雷厄姆在1949年寫道:假設你花了1000美元買入某傢俬營企業的股份。你有一個叫作“市場先生”的夥伴,非常樂於助人。他每天都會告訴你你的股份值多少錢,並願意以那個價格買下你手中的持股或是賣給你額外的股份。

有時候,市場先生對價值的看法似乎很有道理,和你對這家公司的運營及發展前景的看法一致。有時候,市場先生的熱情或恐懼捉摸不定,讓你覺得他給出的價格簡直愚昧可笑。

就像它代表的股票市場那樣,個性極端的市場先生,市場好的時候過度樂觀,不景氣時則一蹶不振。這些極端的情緒,導致股票價值不理性地被高估或低估,很少能反映發行股票企業的真正價值。

如果你是謹慎的投資者或敏銳的企業家,你會任由市場先生每天的喜怒哀樂左右你對那1000美元股份的估值嗎?除非你同意市場先生的觀點,或是你想跟他做交易。當市場先生給你的報價高得離譜兒時,你可能會興高采烈地把股票賣給他;當他的價格很便宜時,你則會開開心心地從他那裡買股票。

簡單說就是“市場先生”的行爲無法預測,要讓“市場先生”服務於你,但不能讓他指揮你。

8.格雷厄姆對普通投資者的建議

格雷厄姆兒時經歷過家道中落的打擊,部分源自於他母親在“1907年大恐慌”的股票市場中損失慘重。其後在1929年世紀股災中格雷厄姆也親自體驗到了股票大幅下跌帶給家庭的巨大傷害。

因此格雷厄姆退休之後,就致力於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穩健的可以普惠大衆的投資方式。通過長期的研究,格雷厄姆把投資者可以分爲兩大類:防禦型投資者和進取型投資者。

防禦型投資者關心的主要是降低風險,以及不必花太多時間和心力,就能獲得可接受的回報;進取型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強,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獲取更豐厚的收益。

由於防禦型投資者和進取型投資者的目標及能力均有顯著的差異,因此格雷厄姆分別爲這兩類投資者設計了一套量化選股指標。

基本原則是,如果你每週不打算花超過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在投資上,那麼你可以採取防禦型策略。相反地,你可以採取積極型投資者那種比較冒險和耗時的方法。

顯然大多數業餘投資者,更適合做防禦型投資者。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要遵循四大選股原則:

1) 適當分散投資10到30只股票(投資組合);

2) 選股要選大型企業、傑出企業、融資保守的企業(一線藍籌股);

3) 股息持續發放 20 年以上(高股息);

4) 市盈率不超過15倍(低市盈率)。

從上述選股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對於大多數業務投資者,晚年格雷厄姆已經不再推薦早年以運營資產或者淨資產爲錨的選股策略,而是開始轉向推薦大型藍籌股的組合,或多或少有了後來指數基金的影子。

事實上格雷厄姆以前的選股策略更適合專業投資者,號稱最純粹的格雷厄姆傳人的沃爾特施洛斯,就是憑着格雷厄姆教授的半部真經,取得了47年年化20.1%的驚人收益率。

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挑選動輒50-100只低估值股票確實太過複雜。然而隨着1975年,格雷厄姆的另一個門徒約翰博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問題便變得簡單了。

儘管並非所有的指數型基金都符合格雷厄姆的選股標準。然而,約翰博格設計發行的先鋒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只買市值最靠前的藍籌股,其次實施行業和個股的高度分散策略,並且收費低廉。因此我認爲標普500指數基金可以作爲格雷厄姆選股策略的平替方案之一。

指數基金之父,先鋒基金創始人:約翰博格,圖片來源:網絡配圖最終,約翰博格成爲遵循格雷厄姆理念爲散戶投資者謀福利的門徒。有趣的是,格雷厄姆另一位偉大的弟子巴菲特,最近幾十年來也是多次推薦普通投資者應該首選投資先鋒標普500指數基金。

就目前國內的指數基金而言,我認爲比較符合格雷厄姆選股原則的是滬深300指數基金和紅利指數基金。

9.蒙塵的天才

如今,對於大多數聽說過格雷厄姆的人來說,他們只知道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的導師。當然,價值投資確實是格雷厄姆職業生涯與傳奇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格雷厄姆大弟子施洛斯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格雷厄姆對賺錢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所以當他發現股票投資對他而言已不再是件難事後,他便把精力投向了其它更具挑戰的領域。不然他在投資界的成就還要更大。”

作爲一名投資大師,格雷厄姆開創了價值投資流派,還創辦了證券分析師協會和CFA認證體系。此外格雷厄姆還是一位經濟學家(有兩本經濟學著作)、發明家(他在數學及莫爾斯電碼系統等領域有許多創新專利),戲劇家(編寫的劇本曾登上百老匯舞臺)、語言學家(精通英語,法語、希臘語和拉丁語),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格雷厄姆都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智慧。

格雷厄姆的一生取得了近乎完美的職業成就,同時還有着一副悲天憫人,樂善好施的內心。唯一的污點就是他風流成性,感情生活放蕩不羈。

《巴菲特傳》中曾記載有一次一位年輕女性投資者拜訪格雷厄姆,當時格雷厄姆正在和自己的秘書在牀上翻雲覆雨,於是他竟然邀請這名女性也一起來牀上玩玩。

此外,格雷厄姆先後結過三次婚,因爲多次婚內出軌,離過兩次婚。更匪夷所思的是格雷厄姆晚年竟然與因病去世的大兒子的女情人發展出一段深深的愛戀之情,生活在了一起,直至最終去世。

這讓我想起了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逍遙派的第二任掌門,無崖子。其人長相英俊,武學修爲極高,更是琴棋書畫、醫土花戲無一不精,無一不曉,聰明至極。同門師姐妹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是爲其傾心,爭風吃醋。

而無崖子本人也是風流成性,和師妹李秋水一起度過了幾年逍遙快活的隱居生活,並生下一女之後,卻又對李秋水的妹妹移情別戀,導致同門師兄妹三人陷入了一場愛恨糾纏之中。

讀完本傑明·格雷厄姆其一生傳奇的職業生涯和跌宕起伏的個人生活,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一方面既感嘆他的天賦異稟,才智過人,一方面又惋惜他放蕩不羈的的私生活令其蒙塵,不然他的歷史地位或許還能更高一些。但是無論如何格老爲世人留下的價值投資理念在全世界熠熠生輝,將不斷引領後世之人通向一條財富自由之路。

參考資料:

1.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本傑明·格雷厄姆,王中華,黃一義,譯.人民郵電出版社。

2. 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喬·卡倫,中信出版社。

3. 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傳,本傑明·格雷厄姆,四川人民出版。

4. 巴芒演義,唐朝,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

5. 不只價值宗師,憫人者格雷厄姆,信璞投資 歸江

6. 大師抄底之後!栽了,Buffett 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