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 | 治療性乙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聞玉梅

序言

我國現有約86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需要治療的乙肝患者有2800萬。如果說有哪些科學家能夠爲這些飽受困擾的慢性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帶來希望,那麼治療性乙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聞玉梅院士一定榜上有名。

01

科研開拓創新,

乙肝治療性疫苗“乙克”終誕生

1975年,美國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血清製成疫苗研製成功。“是否直接引進美國先進疫苗?”當時國內醫療界一直爲此爭論不休。聞玉梅當時正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進修,對情況比較瞭解,託人將臨牀實驗材料帶回了國內,幫助相關部門決策。她本人是支持直接引進國外生產線的,至於理由,正如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所說:“等你研究出來,很多孩子已經感染了。就治不好了。”

就這樣,解決了迫在眉睫的乙肝預防問題,但是卻還是沒有治療乙肝的有效手段,聞玉梅心裡惦記的,是當時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1.2億中國人,他們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10。聞玉梅還對班上的學生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竟也有7%。而聞玉梅在上海醫學院的同事,就是因爲感染乙肝病毒,慢性肝炎發展爲肝硬化,最後不治身亡。對這些具體“疼痛”的見證,更加堅定了聞玉梅做乙肝研究的決心,她將其稱之爲“乙肝情結”。20世紀80年代,她一方面關注預防性乙肝疫苗的“短線”研究;另一方面開啓了對乙肝病毒機理的“長線”研究。

聞玉梅最開始設想通過消除乙肝的免疫耐受,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來對付病毒。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無數次的試驗,開啓乙肝研究的十幾年後,聞玉梅及其團隊終於開發出了可供人體用的乙肝治療性疫苗,這在世界上還是首創。在《柳葉刀》上發表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乙肝治療性疫苗的概念,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聞玉梅就此多次受邀作國際報告。

兩年後,聞玉梅與合作者取得《抗原-抗體-重組DNA符合疫苗》發明專利,治療性疫苗漸漸得到更多關注。法國Trepo教授曾評價聞玉梅及其團隊成員爲“治療性疫苗的先驅者之一”。

研製階段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接下來還要解決生產的問題,要解決科研向生產的轉換問題,因爲“做科研可以根據實驗結果隨時變化策略,而生產不是這樣的,生產的標準一旦確定下來就不能再改變。”聞玉梅作爲一個科研工作者,又要從頭去熟悉這些生產的規則。在克服了質控、中間產品質檢、成品檢驗、保存條件、在轉基因動物中進行療效研究等重重困難之後,聞玉梅終於帶領團隊確定了大規模生產工藝,乙肝治療性疫苗“乙克”(YIC)誕生了。

▲聞玉梅彙報“乙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在科研攻關的過程中,每次需要抽取正常人的血液做對照試驗時,聞玉梅總是身先士卒,第一個挽起袖子,顧不上由於試驗條件限制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實際上,這並不是聞玉梅第一次把自己當作實驗的“小白鼠”了。正如她所說“在科研攻關的路上沒有一點獻身精神,是難以有所發現的"。

1971年,紅眼病在全國第一次大規模流行。當時的醫療界對於病原體到底是細菌還是病毒有爭議,因此對治療方案莫衷一是。爲了儘快確定病因,聞玉梅將患者的眼淚經過除菌過濾後滴到自己的眼睛裡做試驗。事先和眼科醫生約定“一旦發病,馬上隔離,不要傳染給其他人”。兩天後,聞玉梅染上了紅眼病,證明引起紅眼病的並非細菌,而是病毒,由此確定了紅眼病患者主要用生理鹽水進行洗眼治療的方案,而不需要再用抗生素。多年之後,她也是以這樣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到非典和新冠病毒的研究中,爲抗擊疫情提供了很多科學支持。

01

講壇辛勤耕耘,

微生物免疫學薪火永傳承

除了親自上陣,聞玉梅還培養了很多學生,在乙肝研究領域持續攻關。她在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進修期間,除了埋首學習和科研,還不忘思考中國醫學的發展,聞玉梅當時客觀而清醒地認識到差距,直言不諱地說:“我和同齡美國人無法競爭,但我相信我的學生可以”。所以她在訪學結束後立即回國,以一種急迫的心情投身教學。

▲聞玉梅訪問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時與同行合影(右起:聞玉梅、NIAID主任Channock、田淑芳、NIAID研究員福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說起做老師的淵源,一方面,聞玉梅出身書香門第,教育世家,當老師,她從小的願望。另一方面,聞玉梅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到餘㵑、林飛卿、謝少文三位微生物免疫學領域的老師,每次都難掩感激之情,或許正因爲接受過悉心的教誨,她便也想把這份薪火傳承下去。

2018年8月,她被評爲上海市教育功臣。聞玉梅一生獲獎無數,但教育領域的獎項,讓她尤爲珍視。作爲老師,她一直在踐行把學生培養成“胸懷大志,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爲中國、爲世界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學業、事業做得更好”的人才。

行動是最好的證明,年過80歲,聞玉梅依然堅持給本科生上第一堂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牀醫學教授奚皓曾經坐在聞玉梅的課堂裡。多年之後,他仍然能記得聞老師的課引人入勝,總是“能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深奧的知識講得透徹。”

“要啓動不要塑造,要加油不要加壓”,這是聞玉梅對錢學森之問的回答。聞玉梅認爲教育的根本目的應是啓動每個學生“心中的火種”,調動學生的潛力和意願,啓發、引導他們將“火種”點燃,發揮各自所長。她還前瞻性地反對“唯論文”,提出,“需要對研究生制度作一定的改革,以擴大博士生的學習範圍,採取更靈活的學制,而不是以發表SCI論文作爲授予學位的唯一標準。”

聞玉梅喜歡稱自己爲“步行者”,年屆九旬,依然堅持行走在科研和教學一線。對這樣的堅守與奮進,你心中若有些許疑問,或許可以這句話中找到答案:“我終身的志願就是爲人民解除疾苦,可是單靠一個人是不行的,所以要培養人。”

參考文獻:

[1] 高晞, 錢奕冰,朱霓虹,等. 步行者:聞玉梅傳[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

[2] 復旦大學出版社. 聞玉梅:治癒乙肝的長征路,永不放棄[EB/OL]. [2023-03-14]. https://mp.weixin.qq.com/s/wy4Kb5ZCzxTIB2ifZgzWhg

[3] 易蓉. 我身邊的好老師:聞玉梅:點燃學生心中的火把[N]. 新民晚報, (2022-09-08).

DaMeiKeXue

關注公衆號|大美科學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