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設多功能青年社區

隨着新型城鎮化進程提速,到城市發展的大學畢業生和農村務工青年已成爲城市最具活力的人羣。如何滿足其住房需求?

近年來,湖北省堅持“爲青年築城,爲產業築基”的理念,積極開展青年社區建設工作,結合青年人住房需求特點,創新推動集生活居住、社交共享和創業發展等功能於一體的“青年社區”建設,滿足新青年新市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助力青年人安居樂業。

走進宜昌市金家臺青年未來城,只見舒適寬敞的公寓內,冰箱、空調等基礎家電一應俱全;一樓架空層內,有青年之家、健身房、書吧等公共活動區域;智能門禁、智能水錶、智能安防等智慧元素隨處可見……

這樣的青年公寓在2年多前還是“夾縫”中一片剛剛拆除完的棚戶區。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大紅告訴記者:“爲讓市民住有所居,同時支持人才留宜來宜就業創業,2020年宜昌啓動了這片棚戶區拆除工作。項目於2022年2月開工,一年後竣工,今年4月開始面向社會公開配租。”

該項目總佔地面積7.74畝,包含223套公寓和配套設施,租金根據面積大小不一略有不同,每套在1015元/月至1650元/月之間。“目前,已分配208套住房,分配率達93%。”周大紅說,凡是在宜昌城區正式就業,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宜昌城區無自有產權住房且未正在享受公租房保障的新市民、青年人均可申請,依序優先保障大學畢業生。

來自恩施州的商俊林是金家臺青年未來城的一名租友。剛畢業參加工作的他,目前是宜昌市中醫院的規培生。“我住的房型是單間式公寓,已經入住幾個月了。每天騎車上班只需要3分鐘,這裡無論是硬件還是智慧化管理,都很不錯。”商俊林說。

這樣的青年社區在宜昌不止一個。近年來,宜昌市利用15畝以下“小而美”的地塊,探索出城區、人才、企業融合共生的路徑。周大紅說:“宜昌市拿出中心城區優質地塊35畝,集中新建一批小戶型、低租金、精裝修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傾力打造青年社區項目,讓青年人租得起、住得好、有歸屬。”

在武漢市,新青年花山河社區是武漢新城片區“青年社區”微樣板,該社區有效激活了社區治理的“青春密碼”,積極開展“青年生活提案開放日”活動,吸引廣大青年羣體建言獻策,改善社區生活環境。青年代表們提出的改善園區“出行難”和生活配套缺乏等問題,得到社區積極響應,先後引入便民交通專線、社區共享食堂、24小時便利店等公共配套設施。

新青年花山河社區運營負責人朱亞表示,社區共有2774套房源,已入住2000餘人,未來將全面建成萬人青年租賃品質社區,“未來要讓住戶參與社區治理,大家一起共創共享空間,實現青年和社區的共同成長”。

周巧雲是新青年花山河社區的租友。“我剛踏入社會,選擇租住在青年社區很安心。住房是國企直租,租金也比周邊實惠,戶型選擇性也多。”周巧雲說,社區有專門的運營官,不僅負責租房簽約,如果在入住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也會第一時間響應和解決。

爲更好滿足新青年新市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組織編制了“湖北省青年社區建設政策指引”,爲湖北各地規範建設和運營青年社區提供政策指導。

“湖北爲青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理想‘家’。”湖北省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阮斌表示,青年社區項目選址注重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戶型建築面積以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爲主,主要包括宿舍式公寓、單間式公寓、套間式公寓和家庭式公寓4種類型。青年社區打造小空間、功能全、符合青年人特點的宜居產品,實現拎包入住。同時,鼓勵招商引入青年人喜愛的便利店、寵萌店等商業服務,打造共享空間,實現管理智慧化、運營標準化、服務專業化。

阮斌表示,爲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動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北打造了集政府監管、企業服務、居民便利於一體的住房供應鏈平臺。以住房供應鏈創新,促進住房產業鏈優化升級,打通供需對接的堵點,成爲連接政府、企業和青年人的新紐帶。

湖北工業大學青年教師胡煜瑩博士畢業後留漢工作,入住了武漢市洪山區南湖新城的人才公寓,戶型爲一室一廳一廚一衛,面積65平方米。房間內配套設施齊全,傢俱電器一應俱全。“住房離單位僅2公里路程,樓下就是地鐵站,無論是去火車站還是商圈都很便捷。”胡煜瑩說,留漢工作後有幸體驗到了最新的人才租賃房優惠政策,找到好住處更能專注工作、安心科研,也堅定了留在武漢的決心。

青年人收入不同,如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讓他們留在湖北?對此,湖北探索提供全週期的住房保障服務。湖北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震表示,爲解決青年人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問題,武漢、宜昌、襄陽等地設立“青年人才之家”、人才驛站,爲外來求職創業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至15天免費住宿;對剛參加工作,收入、住房雙困家庭,提供公租房實物或租賃補貼保障;對部分工作後收入有所提升,超過公租房保障期限的青年人,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或青年社區;對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青年人則提供產權型保障房。

據悉,湖北目前已建成保障類住房66.5萬套,累計爲24萬名青年人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建設了39個青年社區項目,爲青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社區,讓青年人愛上湖北,留在湖北。 (經濟日報記者 董慶森 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