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義的事業

王 迪

達累斯薩拉姆,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爲“平安之港”。一批批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來到這裡,以仁心仁術,爲守護當地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日前,人民日報和坦桑尼亞媒體“新時代中非合作”聯合採訪團隊,走進第二十七批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駐點醫院之一,位於達累斯薩拉姆的基奎特心臟病研究所。

“中方給予研究所的最大支持是什麼?”聯合採訪中,坦桑尼亞《每日新聞報》記者穆罕默德·曼博的提問,引得在場記者頻頻點頭,這顯然是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援建基礎設施、提供先進設備、捐贈醫療用品、開展人才培訓……基奎特心臟病研究所執行主任彼得·基森格的回答涉及很多方面,但他最想強調的則是技術支持。

“中國醫生無私地分享專業知識與技術,讓許多坦桑尼亞本地醫生具備了進行復雜心臟手術和介入治療的能力,還幫助研究所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基森格介紹,基奎特心臟病研究所的成立,改變了當地心臟病患者需轉診國外的歷史。如今,不僅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就連身在中國的專家也會通過視頻連線,爲當地醫生解決遇到的診療難題。

近年來,隨着在診療水平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基奎特心臟病研究所還成爲醫療培訓中心。越來越多來自坦桑尼亞全國乃至東非其他國家的醫生來到這裡,觀摩手術演示、進行學術交流。“提升東非各地醫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讓患者能就近、及時得到救治,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業。”基森格說。

“這是我第二次加入援坦桑尼亞醫療隊,我喜歡在這裡工作。無論是克服困難條件救治病患,還是教當地醫生進行兒科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看到他們的成長、突破,都讓我很有成就感,所以就決定再回來。”山東省立醫院醫生趙立健還未換下綠色手術服,就被中坦記者圍在中間。他用樸實的語言,講述着感人的故事。

爲中非人民福祉而推進合作,讓合作成果惠及中非人民,正是新時代中非合作意義所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6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