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極力推薦 召李白入長安──唐玄宗叱吒一生功與過(十六)

位於四川綿陽青蓮鎮李白故里。(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當時也算大名鼎鼎。而李白才四十出頭,做爲後生晚輩,趕緊拜見。然後就把自己的詩作拿出來,向賀知章討教。他拿出的是哪首詩呢?據說是《蜀道難》。賀知章一看,「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連連驚呼,說,能寫出這樣的詩,哪裡是凡人,你肯定是天上的謫仙人!從此,謫仙人就成了李白的專稱

心高氣傲 書劍兩蹉跎

第四個傳奇是性格奇。李白是什麼樣的性格呢?第一是慷慨。李白年輕的時候漫遊揚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餘萬。這三十餘萬錢做什麼了?「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都拿去扶危濟困了。當然,慷慨不光指樂善好施,還指意氣昂揚。《舊唐書.李白傳》講,李白可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文弱書生,他「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李白自己寫的《俠客行》說得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樣意態縱橫的俠客,既是李白心目中的英雄,恐怕也是李白的自我寫照。李白性格的第二個特點是浪漫。他總想當神仙。怎樣才能當神仙呢?那就學道吧!遍訪名山大川,修道、煉丹樣樣不少,雖然沒能真的當上神仙,但是,仙風道骨可修煉出來了。李白性格的第三個特點是自負。自負到什麼程度呢?李白自己說得好:「若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對自己的文學才華自負也罷了,李白更自負的是他的政治能量。他一直覺得自己有王佐之才。只要給他一個機會,他也能成爲管仲樂毅姜太公一流的人物。因爲對自己的才華自負,李白當然希望能有一個施展的機會。怎樣才能施展才華呢?這樣的一個奇人不願意走尋常路。讓他規規矩矩地參加科舉考試,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李白可沒有這個耐心。他想「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怎樣才能一鳴驚人呢?李白走的是一條所謂「干謁」的道路。就是找大人物推薦,直接登上官位。可是,李白心高氣傲,求人也就不肯低聲下氣。有一次,他想請一個姓裴的長史推薦工作,就寫了一封《上安州裴長史書》。在信的最後,李白說,如果這個裴長史不理他,他就「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這哪裡是求人,分明是要脅。可想而知,這樣求人,成功的機率不大。所以,直到四十歲,李白雖然名氣愈來愈大,但是要論實現理想,那還是書劍兩蹉跎,都沒有發揮的餘地。

中國古代文人都有學而優則仕的心理,才華出奇的李白更不例外,他也想把自己的文學成就轉化爲政治資本,實現輔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李白不愧是奇才,他做官也不走尋常路,那麼李白究竟是如何登上唐朝政治舞臺的呢?

拿出金龜酒錢

天寶元年(七四二年),玄宗的求賢詔一頒下來,李白的人生終於出現重大轉機。在衆多知己的推薦下,唐玄宗下詔,要在金鑾殿接見李白。誰推薦的呢?三方面的力量:第一,道士吳筠;第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第三,大詩人賀知章。這三個人爲什麼要推薦李白呢?先說吳筠。吳筠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個著名的道士。唐玄宗晚年之後崇尚道教,所以,就召吳筠到長安見面。剛好當時吳筠正和李白一起在剡中隱居,也不能拋下朋友自己走,於是,就把李白帶到長安來,想把他推薦給皇帝

那玉真公主又是怎麼回事呢?玉真公主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她是唐玄宗的妹妹,當年玄宗的父親睿宗不是好道嗎?就讓女兒當了女道士。到這時候,道齡已經三十多年了,級別很高。在道教界級別高也就罷了,玉真公主在皇室中級別也很高。當時玄宗活着的兄弟姊妹只剩下她一個,玄宗對她百般呵護、言聽計從。正因爲有這樣的皇室背景,所以,玉真公主跟一般道士可不一樣,她社交特別活躍,和宗教界、政界及文藝界名流都過從甚密,儼然是沙龍女主人。那她爲什麼推薦李白呢?她和李白之間可算是未曾見面而神交已久的典型。李白不是到處找人寫推薦信嗎?十多年前他第一次到長安的時候就找過玉真公主,還給玉真公主寫過詩,恭維她以後能當神仙。可惜那次玉真公主正在雲遊四方,沒能見李白一面。這次李白又到長安,當然也不會忘記再次拜見玉真公主。兩個人有共同的修道愛好,李白的詩又寫得那麼漂亮,玉真公主能不向上推薦嗎?

再看賀知章。賀知章爲什麼要推薦他呢?我們剛纔講過,李白一到長安,就在紫極宮巧遇賀知章。兩個人談起詩來,真是愈談愈投機,馬上成忘年交。賀知章也是個豪爽的人,既然成了知己,怎麼能不喝酒呢?於是他就拉着李白進了一個酒館。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杯一杯復一杯,喝到人家酒館都關門了,該埋單了。兩個人爭着付帳,結果一看,誰也沒帶錢。這怎麼辦呢?賀知章把身上帶的金龜拿出來抵酒錢。金龜是什麼東西呢?那是唐朝三品以上官員纔有資格佩戴的一種裝飾品,是身分的象徵。賀知章能拿出金龜來,說明他的身分不一般。他到底是什麼身分呢?賀知章也是集賢院學士出身,當時是秘書監,三品大員,素來爲玄宗所敬重。想要推薦一個知己,又有何難。

有了這樣三個重量級人物的推薦,唐玄宗對李白非常感興趣,馬上下詔,要接見李白了。皇帝親自接見,這是千載一遇的美事,李白激動得都發狂了。他到長安之前曾經賦詩一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回,真是要一飛沖天了。李白對見玄宗一事充滿期望,唐玄宗也表現得求賢若渴。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李翰林草堂集序》裡講,玄宗對李白「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牀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而且還對他說:「卿是布衣,名爲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接見完了,馬上降旨,讓李白待詔翰林。後世稱李白爲李翰林,就是從這來的。這一年,李白四十二歲,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那麼,李白輔佐帝王、安定天下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