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風向終於變了
前幾天央行發了個很有意思的文件《關於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核心想法就是“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支持體系,支持存量商品房去庫存”。
央媽說,近年來房價預期發生重大變化,市場利率水平和貼現利率也趨於下行,所以租金是影響住房價值的核心變量。
大家一定要關注一個指標,叫租售比,未來的租金收益率會非常可觀。
有多可觀呢?
有市場機構測算目前一線城市租售比已接近2%水平,二三線城市升至3%左右,並且未來我國有租房需求的人口超2億人,市場潛力較大,所以希望越來越多的住房租賃企業進入市場,提供更優質、穩定的租賃住房服務。
以上這些都是原話,我基本上都是複製黏貼的。
這些話傳遞了幾個信息:
第一,房價再次複製2016年大漲的概率極低了,畢竟智商只要高於25%的生物都知道,能夠通過漲價賺錢,怎麼可能看得上封頂3%的租金收益。
我覺得這都不算暗示了,徹底打明牌給你看了。
甚至央行都承認“房價預期發生重大變化”,如果你堅決還是看多房地產,聽着那些當中介的大V亂忽悠,認爲上面會像過去一樣大放水,房價將再次大漲,我只能說未來你的經歷的苦難配得上現在的認知。
現在房價的走勢上面都已經取得了一致性,所以這兩年能不買房就別買了,等等黨萬歲。
第二,希望越來越多的住房租賃企業進入市場,這話跟當初2017年提出長租公寓概念的時候幾乎沒啥兩樣,反正就是希望你靠租金養活企業。
並且鼓勵企業作爲租賃主體,而非個人。
因爲未來的租售比會越來越高,遠遠超過銀行定存,所以通過租金來賺取收益是一件旱澇保收的事情。
租售比這個概念老夫很久之前就提出來過,希望大家重視,未來租售比是作爲衡量房地產值不值得投資的唯一指標。
現在央行也開始呼籲大家重視這個指標了,也算是承認房價不可能再漲了,因爲房價越漲,租售比越低。
第三,呼籲企業啓動住房租賃業,根本目的還是爲了盤活存量盤去庫存。
這點央媽倒一點都不避諱,明明確確地寫出來,告訴企業你就是來接盤的,房價可能還會繼續跌,但是租金收益保證讓你滿意。
爲此央媽羅列了很多數據,類似有租賃需求的人口,金融機構發放了多少租賃貸款,稅收、土地、配套設施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等等。
看得出來,央媽是想從租賃上下功夫了。
但這份文件,在我一個業內人士的專業角度來看,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租售比這個概念在國內實際上是個比較虛僞的概念,因爲其他國家房子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而國內的房子算的是建築面積。
按平均得房率70%計算,就算達到央媽說的一線2%,二三線3%的租售比,實際上你還得打個七折,也就是1.4%和2.1%。
如果你想做到3.5%到4%的租售比,一線城市的房價起碼要跌50%纔有可能。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現在讓企業去接盤,顯然還是高位。
第二,到底有沒有那麼多人需要租賃,以及憑什麼說房租會上升,這點我覺得是應該打問號的。
要知道租房市場是一個絕對的自由市場,它完全跟着當地的經濟發展變化而變化,當地人收入高房租就貴,收入低房租就便宜。
就拿上海來說,我身邊不少朋友的房租都降了,原因很簡單,因爲大家工作都不太好,所以房租也跟着降。
此外,上海的消費數據也很說明問題,1-6月下跌2.3%,6月當月下跌9.4%,說明很多外地人都離開上海了,房租是必須要跌的。
上海都如此,其他城市怎麼樣?我覺得結論似乎很明確。
第三,也是最讓我震驚的一點,央行居然希望房屋租賃讓資本介入,這點我完全沒有想到。
本來想着我們可以模仿新加坡模式,搞組屋,那起碼政府要給補貼,政府來運營這些房子。現在看來不是,央行更希望資本把房子買下來,然後再去運營,一邊給房企去庫存,一邊降低財政壓力。
沒利益的就讓市場接盤, 這算盤打得,老夫一時間不知道說啥好。
現在還在租房的小夥伴,請問房租對於你們來講,是不是佔據了收入最大的一部分?
一旦資本介入,租賃市場會變什麼樣,前幾年長租公寓一家家爆雷,怎麼都已經忘乾淨了麼?
根據我當了幾十年中國人的經驗,但凡某個行業開放讓資本進入,絕逼到後面會一地雞毛,最終買單的都是消費者,不接受任何反駁。
也就政府親自運營的,還相對可靠一些。
可能有人會說,保障房歸保障房,租賃房歸租賃房,兩者並不衝突,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地方政府收房的積極性並不高,如果真有資本介入,豈不是把原本可以當保障房的房子都收走了,老百姓就必須去住高價的資本房了唄?
這兩者的出發點就是矛盾的,不知道未來準備如何協調。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些看法,不過我倒是有點好奇,哪些資本會介入買房當做租賃用,這比文件本身更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