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不好做”,理財資產荒何解
4月以來,規模高增2萬億的理財市場引起關注,不過高息存款逐漸消失及債市震盪走弱,對銀行理財收益率形成了“兩面夾擊”,眼下,29萬億的理財市場正面臨着漫長的“資產荒”情形。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在此壓力下,不少理財公司謀求資產配置邏輯轉型,除下沉存款配置機構外,向債市既要久期也要收益,同時在提高流動性管理要求下,中短期債券資產及貨幣市場工具更受青睞。
規模增長、收益下降
比價效應下,4月以來,存款資金紛紛迴流理財市場,實現高增2萬億元的規模,推動理財市場規模突破29萬億元,業內人士給出理財規模年內將突破30萬億元的預測。與此同時,理財公司也加大力度發行理財產品,據第三方統計機構普益標準的數據,截至4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理財產品20298款,環比增加542款。
規模和產品發行重拾增勢,資產收益能否接住“潑天的富貴”成爲擺在理財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題。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4月,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產品,業績基準均進一步下調。4月,全市場共有6658款開放式理財產品在售,其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爲3.23%,環比下跌0.04個百分點;其中,2688款爲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爲3.16%,環比下跌0.07個百分點。
5月,理財市場規模繼續增長,而業績達標率下降勢頭仍在延續。據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鬱測算,5月預計業績不達標產品到期(開放)量將出現大幅增長,規模爲6953億元,較前一月增2584億元。
“這一情形的背後,是‘手工補息’被叫停後,理財市場面臨的首要挑戰,即如何尋找高息存款的替代資產。”上海某股份行理財公司固收團隊分析師對記者說,禁止“手工補息”後,高協定利率的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轉移,或者轉投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廣義基金產品,還有部分選擇償還短貸或中長期貸款。
根據官方披露的報告數據,截至2023年末,現金及銀行存款是理財市場中配置第二大類資產,存續規模爲8.54萬億元,佔全部開放式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爲40.32%。相較於2022年末,第一大類債券類資產佔比下降了5.1個百分點,而現金及銀行存款佔比則上升了9.2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着,“手工補息”禁令生效後,理財市場一大高收益資產底層將被“抽空”。根據中信建投的測算,手工補息存款規模約達20萬億元,禁止“手工補息”預計會使2.5萬億元活期存款轉移,約佔到M1總規模的2%。
據記者觀察,在“手工補息”禁令發佈後的首周,多隻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大幅波動,某股份行發行存款佔比約一半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年化收益率在當週最高從2.2%下降至1.7%水平,降幅約爲50個基點。整個4月份,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平均淨值增長率也呈現走低態勢,相比3月走低0.01個百分點,至0.17%。進入5月份,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仍整體呈下滑態勢,據普益標準統計的榜單產品情況來看,整體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較上月有所下降。
禁止“手工補息”對理財市場收益率形成一定衝擊,但亦有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爲,補息缺席尚未對理財淨值產生過大擾動。劉鬱認爲,由於本輪手工補息禁止的起點出現在4月初期,在結息規則的保護下,大部分的理財存款持倉尚未出現會計口徑下實質性的虧損,這也使得存款佔比較高的現管類產品7日年化中樞,僅呈漸進走低的態勢,並未經歷斷崖式下降。
謀求資產配置轉型
理財“好發不好做”的一大原因是債市亦處於“資產荒”行情,讓銀行理財配置“犯難”。一方面,利率債雖增加供給,但仍難解機構配置之渴;另一方面,信用債淨融資額度及收益率也在走低。
受存款降息和手工補息暫停影響,銀行理財資金對優質債券配置熱情不減,5月末出現機構及個人搶籌超長期特別國債折射市場對優質資產的配置需求旺盛。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當前機構配債趨勢依然較強,消化債券增量供給並非難事。
與此同時,根據Wind數據,5月信用債整體淨融資322億元,環比下降1538億元,走至今年以來各月最低水平。高等級信用債收益率全線下行。截至5月末,高等級AAA信用債1~10年期收益率較4月末下行7~12BP。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債市收益率陡峭下行,對配置短端債券爲主的理財收益率也形成挑戰。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末,國債1~5年期收益率較4月末下行5~6BP,下行幅度相對較大,7~10年期下行1~3BP。國開債1~7年期下行5~8BP,10年期下行1BP。
高息存款下降及債市波動的“雙重壓力”下,多家機構轉變資產配置邏輯。某國有行理財公司投資經理告訴記者,理財仍會從存款產品中要收益,不過會調整銀行主體方向,向尾部機構下沉;同時,也考慮轉投債券類資產,獲取更高收益。
“既要久期也要收益。”上述投資經理說,4月以來的債券投資思路發生轉變,利率債更傾向中短期品種,信用債的縮久期策略也進一步轉變,同時也加大也同業存單的關注力度。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團隊認爲,理財公司正在繼續增配公募基金,或增配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該團隊指出,根據各理財產品披露的前十大持倉數據,今年一季度理財配置公募基金資產的規模爲0.7萬億元,較2023年年末增配約0.1萬億元。
“當前理財‘資產荒’的本質並不是可投資資產的缺失,而是兼顧低風險、高收益的‘優質’資產的缺失。”普益標準研究員董翠華直言,在這一要求下,理財公司可以尋求開發更多元化的產品,如混合型產品、另類投資產品(如私募股權、房地產、基礎設施項目等)、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投資產品,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
此外,董翠華還提到,在低利率環境中,流動性管理變得更加重要,理財公司可以通過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如增加短期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以保持產品流動性和穩定性。
在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看來,社會融資需求不足,“資產荒”愈演愈烈,這一點短期內或難以改變。超長久期利率債能滿足大行的收益要求,能適當緩解“資產荒”,但難以改變缺資產的大趨勢,低等級信用債可能還將是市場的博弈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