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樂不思蜀」的阿斗是真扶不起還是裝傻? 一探你不知道的劉禪1
《上一堂人生國文課》作者:羊咩老師、出版社:遠流。(圖/遠流提供)
文/羊咩老師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高中國文必讀課文,在進入〈出師表〉前,羊咩老師從這封「情書」的收信者──後主劉禪的角度琢磨君臣關係。
●被俘後「樂不思蜀」 阿斗果真扶不起?
爲了營造出孔明神鬼莫測的形象,羅貫中大筆一揮,衆多英才集體淪爲配角,周瑜、魯肅暫且不提,後主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恐怕更是被「抹黑」後的最大受害者。在諸多改編三國的戲劇、電玩中,劉禪清一色被塑造成肥胖愚癡,或是幼稚軟弱的丑角,而被俘後那句「樂不思蜀」更成了最大污點……
但,劉禪當真如此無能嗎?
事實上,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劉禪大約17歲。孔明上〈出師表〉時,阿斗大約23歲。直至相父病逝五丈原,劉禪29歲,在此之前朝政一直掌握在孔明手上。若說孔明事事親力親爲,是因爲劉禪的軟弱無能,或許我們可在諸葛亮死後,後主親政的各項措施,一觀失去相父後,阿斗是否如此「扶不起」。
孔明死後,劉禪接受孔明遺命,任用蔣琬、費禕、董允等能臣。但劉禪廢除丞相制,將相權文武分離,使蔣、費、董等人交錯執掌軍、政大權,不再有先前獨攬全權的狀況發生,成功收回君權親政。
其次,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刻放棄北伐,與民休生養息。但邊防並未因此鬆動,中期的興勢之戰大敗曹爽,甚至間接導致曹魏空虛,被司馬氏乘隙所篡。在後主親政後長達29年,蜀漢其實皆能維持穩定政局,直至最後十年才因惑於宦官黃皓、無法整合派系等問題,降於司馬氏政權。
而有名的「樂不思蜀」──讓我們試想一下吧!身爲階下囚,當司馬昭故意試探時,你該怎麼回答?是哭哭啼啼的表達思念故國之情?還是明哲保身裝傻裝無能?(別忘了,哭哭啼啼不忘故國的李後主,最後下場就是賜死)
這麼一看,後主雖然說不上是英明少主,但也絕非昏庸愚昧。當我們理解了劉禪並非戲劇演出那麼幼稚柔弱時,恐怕更能理解孔明在〈出師表〉中的複雜情感:如父子、如師生、卻又不敢行差踏錯,有違君臣分際的步履維艱。
●軍政皆在相父之手 端上巨鬯意在試探
要十六歲的高中生一下子理解老相父的情感恐怕有些困難,所以我建議以影片做爲輔助。近年陸劇大軍師司馬懿系列下部《虎嘯龍吟》中,由王洛勇飾演的孔明,細膩展現孔明的謹慎壓抑,但眼神中又難掩對少主的期待、勉勵的父親關愛,是非常動人的演出。其中有兩段演出,我推薦於課堂播放。
首先播放的是《虎嘯龍吟》第6集。
這段演出最接近本課寫作背景:正是孔明首次出師之際。先不論這段演出中阿斗過度的浮誇幼稚,但編劇設計了一個橋段,倒是課堂上可與學生討論之處:
出師時阿斗向孔明敬酒,但酒器卻端上了「巨鬯」──這個奉宗廟祭祀天神、地祇、人鬼,非天子不得用的器具。
孔明愣住了,旁邊將士也是一臉疑惑。
到底,阿斗是真傻不懂巨鬯的象徵意義?還是假傻在試探諸葛亮?
對比我們先前對劉禪歷史形象的更正,當軍政皆握於諸葛亮之手,實際上可能並不愚笨的劉禪,難道對這位相父當真沒有半點忌憚?而這一幕演出,同時也讓學生清楚看到諸葛亮尷尬的位置:如父、如師,但他同時依舊是臣。
我們回來再讀課文,「先帝」、「臣」聲聲呼喚,謙詞多次的使用,句句皆是老臣深意。往前一步就是下一個曹操司馬懿,往後一步太過謙抑,他又不足以撐起整個國家並扶植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