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學子?2024級北大本科新生大數據出爐,高考統招佔25%

想要考北大並非容易的事,印象裡只有各省排名最靠前的種子選手纔有機會報考。直到看到北大新生大數據統計結果,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想上北大未必要通過高考統考,可惜很多學生和家長從來沒有聽說過,錯過了寶貴的機會,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2024級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大數據出爐,高考統招僅佔25%

北京大學2024級本科新生已經完成入學報到,學校也對外公佈了本屆新生的大數據分析表。今年總招生人數爲3389人,內地本科生佔到97%以上,港澳臺學生佔2.1%。

表格明確列出了不同招生類型對應的實際錄取人數,以及佔比情況。最讓大家意外的是,北大非高考統一招生人數居然高達2180人,佔到了64.33%。也就是說,通過高考卷面分被錄取的“純高考生”,僅有1209人,佔總人數的25%左右。

以往大家也知道北京大學這類名牌大學,有強基計劃、築夢計劃、競賽保送、外語保送、運動員保送等途徑,總以爲這些途徑的佔比很小,頂多只有幾百人而已,高考統考纔是招生的主要途徑,沒想到實際情況顛覆了認知,統考生顯得很“小衆”。

要知道高考作爲社會第一大考,之所以備受關注,大家如此重視,就是因爲其公平、公正、公開,全社會都認可這個劇結果,沒想到國內頂級高校大部分學生居然不是通過高考被錄取的,這難免會讓人質疑錄取結果的嚴謹性。

寒門再難出學子?普通家長還需看清現實

此前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公佈新生大數據時,也被質疑過統招生比例過小的問題,當時還有人痛斥“華東五校”是江浙滬的大學,北大清華纔是全國人民的大學。如今看到北大統招生也這麼少,讓普通家庭的學生徹底失望了,難怪清北學生多來自於中產家庭,看來寒門再難出學子了。

所謂的“寒門”不止是指家庭的經濟水平,也指原生家庭家長的眼界、格局和認知有限。除了學校考試卷面成績以外,很少主動關注升學考試的信息,家長只知道讓學生補課考高分,不在乎任何興趣和競賽,覺得凡是與高考無關的都是玩物喪志。

看上去家長非常重視教育,也確實在教育方面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但效果並不理想。如今徹底被北大新生數據打臉,爲了25%的名額,放棄另外75%真的值得嗎?

很多學生如果多瞭解一些強基計劃、國家專項計劃,或許考上北大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在某些學科有過人的天賦,家長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培養,揚長避短,若是能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也有機會直接被保送上北大。

普通學生如何打破信息差

相當多家長覺得非統招都不是給普通學生準備的,而是中產家庭拼財力內卷的結果。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學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成功的概率會更高一些,但普通學生未必沒有逆襲的機會。

無論哪條途徑,都不是捷徑,最關鍵的並不是家長的財力而是信息差。無論是北大也好,清華也罷,國內很多名牌大學都開始重視非高考統招的招生類型,確實能選拔出更有科研能力的人才。

應試教育有公平的好處,但也有弊端。會讓一些資質平平的學生,靠刷題和補課考出高分,但實際學習能力並沒有達到既定標準。就比如高考應屆生考出600分,和復讀16次考出600分有本質區別。

如果說大學擴招是爲了提高社會素質水平,雙一流高校就應該肩負起培養科研人才的重擔,招錄全面型人才的同時,也要重點培養專項人才。比如韋東奕這樣的偏才,要是沒有保送機制,以韋神的高考裸分成績很難考上北大,可能就會埋沒人才。

好在韋神上中學時遇到了伯樂,帶他參加數學競賽,這纔有了今時今日的成績。可惜並不是所有有天賦的學生都如此幸運,能遇到自己的伯樂,不過家長作爲最瞭解孩子的人,應該知道如何取長補短,結合各所大學的招生途徑,選擇最適合學生的一種纔是明智之舉。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北大本科新生大數據?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