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三大B2B業務快速崛起 或再造另一個千億級市場企業

(原標題: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三大B2B業務快速崛起 或再造另一個千億級市場企業)

每經記者 李卓

今年的“媒體開放日”,海信把地點放在了尚未完全建成的海信研發中心。正是這塊位於青島市嶗山區“藍色硅谷”核心地帶的技術孵化園,被視作海信未來的起點。

在剛剛過去的9個月裡,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85億元,同比增長6.53%,實現利潤53.6億元,同比增長53.31%。海信的當家產品——海信電視國內市場佔有率更是持續提高,超過第二名2.97個百分點,同時也分別在澳洲和南非登頂第一。

“這是我們B2C業務新的收穫。”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在10月25日的開放日論壇上透露了上述一組最新數據。

不過,這次海信開放日的主題卻是:海信的“B面”——面向政府和企業級非終端用戶市場的B2B業務,並正式宣佈將科技板塊業務品牌化。

在海信研發中心,劉洪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強調,今年1~9月份,海信B2B類公司銷售收入佔比爲27%,利潤佔比達38%。可以說,海信的家電與科技兩個板塊相得益彰,已構成海信防禦經濟環境變化的重要倚仗。

海信“隱形產業”浮出水面

無論是智能交通、光通信,還是智慧醫療,在海信新研發中心的實地走訪中,能夠呈現這些年來海信最直接的轉變就是:海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家電公司。

而或許更鮮爲人知的是,正是這些被稱作海信“隱形產業”的智能交通,海信已經默默耕耘了18年,涉足光通信產業也已經超過13年。並且,海信的城市智能交通連續七年國內市場第一,2012到2015年,國內億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項目海信的中標額佔比42%;光通信市場份額在國內亦排名第一。可以說,海信已經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科技企業。

不僅於此,今年9月,海信旗下獨立子公司聚好看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聚好看付費用戶規模每月幾何級數式增長。僅僅1年時間,海信互聯網電視激活用戶數就從1000萬衝至2100萬,蟬聯全球用戶最多的互聯網電視平臺,並刷新紀錄。從這個角度,海信又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看到我們在醫療領域的計算機手術導航系統,更有人會說:海信也是一家技術服務型公司。”劉洪新笑着補充道,起步於2014年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在手術精準導航方面,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前列。

之所以選擇最近纔開始公開這些“隱形產業”,劉洪新表示,目的是要給這些產業一個更好的定位,也給產業從外部來尋找更大壓力,加快產業發展。

或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

顯然,有着47年曆史的海信,正在進入一個產業轉型的關鍵期。

在10月25日的開放日論壇上,海信首次正式推出海信B2B業務的品牌傳播語和視覺符號:Hisense to B with you,引發了業界的普遍關注。

與之相對應的是,海信科技板塊的快速崛起在公司財務數據上也已經有了相應顯示,2015年,海信B2B科技業務板塊,佔到了整體銷售收入的23%,利潤貢獻38%,以不到1/4的銷售收入實現了近四成的利潤。

今年1~9月,以海信光通信、智能交通和電子醫療爲代表的B2B類業務,在海信集團銷售收入佔比爲27%,利潤權重進一步加大,佔比高達38%。

劉洪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科技板塊裡的業務利潤率基本都在兩位數以上,目前發展較好的業務包括智能交通、光通信,以及商用空調裡面的多聯機。最近兩年另外的重點產業則是醫療電子,處在快速的成長期。

而如果要用三個詞來形容海信在“B面”成功的原因,“技術、技術還是技術。”劉洪新表示。在他看來,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是學電子工程師出身,正是技術這個基因驅動了海信的產業變革,在海信不斷擴張的領域,科技板塊正是一條最合適的路徑。這和企業發展戰略也完全吻合。

同時,也正是海信不斷加大了技術濃度含量高的產業投入,或者說依靠“重技術”,避開了中小企業的所謂顛覆式衝擊,完成了“民用消費和基礎投資”兩大產業的均衡佈局。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在產業結構合理化基礎上,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

談及未來海信的產業架構,劉洪新強調,海信由B2C往B2B轉型,並不是放棄B2C業務,而是在穩定發展B2C業務的同時拓展B2B業務。儘管兩個板塊涉及範圍不同,但講究相關性原則,比如醫療顯示,海信本身就擅長做顯示,這些相關產業的拓展更像是一種產業的延伸。

“由點到面,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這是海信產業發展並最終合圍的路徑。”劉洪新說。

據透露,海信將以通訊入戶產品和家庭智能終端爲入口,以技術聯通社區,服務於整個智慧城市。包括今年,海信已經陸續在青島和貴陽兩個城市實施代表中國智慧城市試點樣板的“天網”計劃。

“如果以目前城市交通20%的市場佔有率,延伸到未來數萬億的智慧城市,以海信切入醫療產業的世界領先水平對應未來數千億的市場規模,以光通信的蓬勃興起計算未來的增量,海信或將再造另一個千億級市場企業。”劉洪新認爲。

未來“大頭”在海外

與海信科技板塊的快速崛起的是,今年6月,海信不惜重金成爲歐洲盃56年曆史上首箇中國贊助商,其對海外業務發展的重視可見一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劉洪新表示,海信的發展未來“大頭”在海外。贊助歐洲盃既是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的需要,也是國際化品牌的全方位考慮。正是憑藉贊助2016歐洲盃,海信成功加快了在全球範圍建立品牌影響和認知。

在劉洪新看來,目前海信的海外市場需要把握三個方面的重點。一方面,只有做好歐美髮達地區,和世界頂尖品牌比肩,才能真正國際化;另一方面,鞏固南非、澳洲等傳統優勢市場的同時,帶動中間市場區域的發展,這是海信的重要海外市場策略之一。而把研發高端產品、發展優質客戶放在重要位置,才能支持海信海外市場的穩定增長,包括海信現有B2B業務發展很多利潤在兩位數以上,也是長期追求產業高端和高端產品的結果。

爲此,海信在海外已經建起了分佈於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地的7大研發中心。爲了提高效率,海信在南非、阿爾及利亞、墨西哥、捷克等地擁有海外生產基地,設有16個海外公司。自2011年起,海信還通過海外招聘、收購團隊、引進技術帶頭人等方式儲備人才,改善人才結構,使海信在多媒體研發、電視芯片研發以及前沿技術儲備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使海信研發出了更多適合海外本土消費者的產品。

此外,談及去年7月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了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並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時,劉洪新表示,目前收購後的工廠整個研發、製作和市場銷售都是有序進行,運作沒有任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