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文化教育交流:擴大還是縮小兩岸差距(孫太一)

(圖/廖元豪提供)

美東時間2023年7月29日晚(北京、臺北時間7月30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三十一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趙全勝教授主持,原臺灣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郭樹勇主講。

來自全球各地的近3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石之瑜、趙春山、趙建民、劉源俊、戎撫天、趙偉、Carter Tzeng、祁冬濤、羅歡鎮、胡少華、蒲曉宇、戴文雪、呂昊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因爲繼馬英九率學生訪問大陸後,最近大陸也有代表團訪問臺灣,到場的學者中正好有幾位參與了接待,所以這幾位學者分別介紹了一下接待的情況。石之瑜教授詳細介紹了臺前幕後爲了接待而遇到的種種挑戰,以及如何協調馬英九基金會和臺大的相關教授、學生以確保兩岸學生間有機會可以面對面的交流。趙春山教授回顧了參與籌備兩岸學生交流的經歷,尤其是在看到年輕人在告別時依依不捨的狀況後,感慨萬千。他說如果年輕人多交流,就不會在戰場上相見。趙建民教授也提到,當大陸代表團到訪文化大學的校園後發現這裡的路和建築全是以中國古代文化聖人的名字來命名的,都感到非常親切。

進入嘉賓分享環節之後,馮達旋教授從非社會科學學者的視角和大家探討了他所觀察到的兩岸文化交流中少有討論的問題。馮教授作爲臺灣成功大學和清華大學(臺)曾經的副校長,認爲兩岸交流在最近情況惡化之前其實是非常頻繁的。兩岸頂尖科學家到現在都還可以在諸如Nature Plants這樣的期刊上一起發文章。所以在科學領域仍然可以合作。馮教授又給大家展示了在廈門舉辦的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的照片,他認爲交流雖然受到一定的意識形態的限制,但依舊可以縮小兩岸的距離。他同時強調了語言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閩南語可以是大部分臺灣、閩南乃至東南亞華人在文化上的最大公約數。

郭樹勇教授隨後分享了自己近20年前走出大陸赴臺的經歷,並表示文化交流是文化開放的問題。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一方面需要傳承,另一方面和中國文化再創造實際上是內外一體的。郭教授同時認爲目前兩岸文化互不理解程度還是很深的。臺灣對於大陸政治和經濟的發展還是有片面之處的;同樣的,大陸對臺灣也不是很瞭解。他表示兩岸應該繼續加強高校交流、文化產業的交流以及文藝團體的交流。

學者們在問答階段主要圍繞「兩岸當局的心態」「疫情後政策的放鬆」「臺灣話和閩南語的相似度」「申請交流獲批的難易程度」「交流的預算與經濟狀況」「大陸對臺獨、非臺獨的區別與島內的相關認知」「留學生的恢復程度」「說閩南語的華人圈」「新加坡可以在兩岸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兩岸實務上的困難與政治問題的未解決」「建構國族身份」「政治文化的兼容幷包」「在文化上保留紐帶」「軍事威脅與安全」「大陸軍演的國際影響」「大陸學生赴臺求學」 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可以看出,與會學者們都看到了兩岸增進交流的益處和緊迫感。(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