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媒體與兩岸關係(孫太一)

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的第二十九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圖/海外看世界)

美東時間2023年4月29日晚(北京、臺北時間4月30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二十九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趙全勝教授主持,資深媒體人、旺報社長兼總主筆戎撫天與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主講,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特任助理研究員周文星點評。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雷倩、庚欣、王海良、信強、朱志羣、楊帆、孫太一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倪永傑所長

倪永傑所長首先介紹了上海臺灣研究所的歷史以及《臺海研究》雜誌的重要性。他同時也強調了臺海議題當前全時空、全面向、高深度、高參與的特點。隨後,倪所長針對臺灣媒體所扮演角色的話題,就1987年之前的臺灣媒體生態到之後其發生的變化,到最近網絡媒體影響力的上升做了細緻的梳理。他同時指出因爲臺灣當局的控制和影響,雖然臺媒標榜了民主、自由的口號,但實際上對兩岸關係的報道往往失真、失衡。他同時也分享了他對媒體和當局關係的看法,認爲這當中存在控制和反控制,利用和被利用。最後,倪所長表示,島內既有能起到正向作用的諸如中時這樣的媒體,也有充滿負能量的綠媒,當然還存在立場因爲誰在臺上而發生變化的媒體。增加正能量,壓縮負能量,將有利於兩岸關係。

戎撫天社長。

戎撫天主編作爲一家臺灣媒體的運營者,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臺媒的特色。他認爲媒體是遵循商業邏輯的,臺媒也是獨立經營的。廣告商的偏好、經營者的態度及市場受衆本身的大小和粘性三者共同決定着一家媒體的前途。媒體立場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社會的現狀,很難逆反與社會主流。如果報道和讀者不和,他們反應會很強烈,直接影響媒體的收益。所以在臺灣,主要是社會引領媒體,而非媒體引領社會。戎主編認爲正因爲這樣的邏輯,接下來的大選對一些媒體至關重要。兩岸關係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也已經到了需要破壞性創新的關鍵時刻。臺灣35歲以下的這個世代和他們的上一代也已經有點不一樣了,最新民調顯示他們對馬英九訪問大陸的支持度超過了其他年齡層。年輕人覺得戰爭還是和平是主要的議題,他們不願意打仗,也同時在網絡空間有充分的機會和大陸的年輕人互動,受到影響。當然,戎主編也建議大陸以臺灣民衆可以接受的方式對未來政策提出主張,運用新媒體對臺灣產生作用。

周文星研究員

周文星研究員在點評時首先分析了兩位主講人對臺媒與受衆及當局關係分析的異同。他同時指出,媒體對兩岸關係是有影響的。中美戰略競爭大背景下,任何行爲體都難以逃離影響,尤其是臺灣島內的媒體,不管是泛藍泛綠,都可以把相同的素材朝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進行炒作。他認爲臺媒可能是自主的,可以根據自身意識形態的定位來運作,但自主性到底有多大,可能需要結合民調進行更爲細緻的分析。當然,選舉期間相關影響可能更大。

趙全勝教授

學者們在問答階段主要圍繞「記者的職業道德」「讀者的民意和輿論導向的關係」「個別記者的近況」「國家、民族與制度認同」「親眼看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國兩制」「破壞性創新及可操作性」「國際話語權」「藍媒在海外的影響力」「大陸開放臺媒的可能性」「政策的傳播」「智和、智統、智威懾」「惠臺政策」「客觀報道與歷史責任」「大陸媒體去臺灣」「言論自由與反智言論市場」「媒體的開放程度」「兩岸媒體轉型和中美關係變化」「自媒體的作用」「跨國媒介與共同體」「軟實力」「大陸節目及明星在臺灣受歡迎程度」「從sender-centric到receiver-centric」「文化的高低與流動性」「網紅世界及意識形態引領」「區隔化與共同面對的問題」「文化與安全」 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雖然正值大陸五一長假與日本的黃金週,學者們依舊積極踊躍參加。正如《兩岸熱點》講座系列此前的講座一樣,此次講座精彩紛呈、信息量極大,到場的學者在討論時也都充滿了激情。

(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