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韓日秀親善欲速則不達(林曉光)

2023年3月韓國總統尹錫悅應邀訪日,日韓同意恢復雙邊安全會談,就重啓中斷11年以上的兩國首腦定期互訪「穿梭外交」達成共識。(圖/美聯社)

2023年3月16~17日,韓國總統尹錫悅應邀訪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了12年來兩國間首次正式首腦會晤,確認日韓、美日韓合作以及「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重要性,表示將「共同努力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會談結束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岸田表示,面對朝鮮的核-導威脅,日韓同意恢復雙邊安全會談,就重啓中斷11年以上的兩國首腦定期互訪「穿梭外交」達成共識。尹錫悅表示,同意與日本恢復自2019年起中斷的雙邊軍事情報共享協議。韓國總統辦公室稱,此訪和會晤是韓日雙邊關係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對日和解外交的直接成效之一。

這使尹錫悅力推的對日和解、韓日關係正常化達到了高潮。20日,岸田正式宣佈將邀請尹錫悅出席5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G7首腦會議。

今年3月6日,尹錫悅政府順應日方態度,公佈瞭解決強徵勞工問題的方案。這一方案放棄了對被告日企的「求償權」,強徵勞工受害者的兩項核心訴求也從「明確道歉」變成「繼承道歉」,「直接賠償」變成「代位賠償」,即韓國基金會籌措資金賠償受害者。方案的公佈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激起韓國在野黨和國內輿論的批評聲一浪高過一浪,斥爲「反民族、反歷史」「對日投降的屈辱外交」。

尹錫悅政府爲何不惜傷害國民感情、撕裂社會輿論,急於解決強徵勞工爭端以儘快修復韓日關係?有三大動因三重邏輯。

一、應對「朝鮮挑戰」的安全動因和邏輯

尹錫悅政府上臺後時隔6年重新將朝鮮定位爲「主要敵人」,朝也將韓界定爲「明確的敵人」。朝韓雙方相互敵意螺旋上升,都奉行「以牙還牙」的原則不斷升級對抗行爲。朝鮮接連「射彈」、韓美則多次聯合軍演,致使朝鮮半島的安全困境與緊張局勢不斷加劇。

朝鮮去年以來發射了70多枚彈道飛彈,包括8枚洲際彈道飛彈,頻率之高強度之大前所未有;通過核武立法確立「先發制人」核攻擊戰略,軍事活動力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韓美面對朝方核導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密切合作加強對朝監視和警戒,美國出動戰略武器到朝鮮半島參加美韓聯合軍演。朝鮮更加強硬反制,派無人機南下深入首爾上空、在半島東西海域進行砲兵射擊。

韓方研判,朝核試驗已準備就緒,只待政治決斷,可能會根據天氣條件、內部政局以及國際局勢,選擇最有利的時機付諸實施。朝核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使韓國時刻繃緊神經,對任何風吹草動都心驚肉跳。鑑於朝鮮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已達美國本土,韓國輿論質疑美國「覈保護傘」能否及時保護韓國。韓國政府希望儘快重啓韓美「延伸威懾戰略磋商」(EDSCG),構建對朝威懾機制。

韓國也需要藉助日本的資源共同遏制朝鮮,日本的反導和情報能力不容小覷。文在寅政府因強徵勞工爭端而通知日方「中止」2016年簽訂的《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後在美國壓力下撤回,但使GSOMIA處於不穩定狀態,韓國也無法在涉朝情報和反導體系方面獲得日方資源。

尹錫悅認爲,必須解決韓日關係的焦點——強徵勞工爭端,提升韓日、韓美日的安全合作水平,爭取外部資源以強化韓國安全。但韓日關係長期冷淡導致韓美關係也步履維艱,韓美日三邊安全合作陷入僵局。不打通對日外交堵點,就不能盤活整個外交棋局。日本政府此前一直拒絕韓國參與G7團隊和美日印澳四方機制(QUAD),尹錫悅認爲,只要韓日關係轉好,日方就不會再加阻撓,由此得以拓展韓國國際空間。

二、重建「民主同盟」的價值觀邏輯

尹錫悅政府外交具有明顯的「價值觀」傾向,以西方價值觀塑造外交理念認知。尹錫悅認爲,韓日是共享「普世價值」——民主主義、市場經濟——的鄰國和夥伴,需要凝聚智慧在嚴峻的國際局勢中克服面臨的共同挑戰。他把韓日關係僵局之責推給前任政府,將改善韓日關係視爲外交優先事項。去年6月的馬德里北約峰會、9月的紐約聯合國大會、11月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3(中日韓)峰會,尹錫悅三次會晤岸田文雄,均表示今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將力推兩國關係正常化,「儘快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希望韓日關係儘早重返最佳時期」,恢復穿梭外交。

爲打破韓日關係僵局、爲重啓兩國穿梭外交的營造條件,尹錫悅在涉及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的兩大紀念日——去年8月的「光復節」和今年3月的「三一節」演講中,均未提及歷史問題,只表示「面向未來」。他還拒絕了韓國外交部「調整速度」的建議,主動降低談判條件,將談判主導權拱手予日本,強調「速決」,敦促外交部長官樸振儘快「大膽公佈」強徵勞工問題的解決方案。

歷史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橫亙在韓日之間,成爲難以抹去的濃重陰影,致使韓日關係近年來走冷,更因強徵勞工索賠問題、原慰安婦問題、日本加強出口管制問題而雪上加霜,雙方實施貿易限制和外交抵制以相互報復,自2011年以來就沒有過首腦互訪。

韓方公佈第三方賠償方案後僅一小時,日本外相林芳正即表態「讚賞」韓國提議。3天后,日方宣佈邀請尹錫悅3月16日訪日,岸田文雄或於下半年訪韓,兩國首腦每年互訪一次的「穿梭外交」將由此重啓。

韓國呼籲日本開展面向未來的合作,儘早化解僵局,將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都放在臺面上一攬子解決,努力解決索賠矛盾衍生的日本對韓出口限制、《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延續、日本巡邏機被雷達照射等一系列問題。韓方因此撤銷爲解決韓日貿易爭端而向世貿組織的投訴,兩國開始討論取消日本2019年實施的對韓出口管制。

尹錫悅僅以「誤差範圍內」的微弱優勢贏得5年任期,執政黨在國會的優勢也不明顯。因此這一看似堅固、實則難測的「5年期權」,能否讓韓日「笑到最後」,尚在未定之天。

三、推動韓美關係升級的外交邏輯

近年來美國一直鼓吹「印太戰略」 謀求從軍事、外交到經濟、科技,築起有針對性的「弧形防線」,不投入更多人力資源而鞏固和擴張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優勢。以美韓、美日兩個雙邊同盟爲基礎推動美日韓三邊合作,是美國東北亞地區戰略的框架支柱,這就要求日韓這兩個美國在遠東最富最強最重要的盟國捐棄前嫌精誠合作,替美國分擔安全責任。

韓日對立長期化使美國焦躁不安,一直敦促這兩個最堅定的亞洲盟友緊密合作,以共同應對地緣變局。拜登自詡任副總統時就是「幫助(韓日)雙方彌合裂痕的婚姻諮詢師」。他上臺後美國主導的美日韓三邊合作加快恢復,舉行了一系列高級別會議,然而僵持的韓日關係仍是推進三國合作的瓶頸。

尹錫悅政府改變前任政府「戰略模糊不選邊」、安全仰美經濟倚中的外交政策,堅持以韓美同盟爲基礎、維護「自由主義價值」的外交基軸,在安全、經濟、技術等所有領域對美鞏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第三方賠償方案公佈後,美國總統拜登不惜「紆尊降貴」,親自出面稱讚是「美國最親密盟友之間合作與夥伴關係開創性的新篇章」;白宮、國務院、駐韓大使館先後發表聲明表示歡迎。

爲加強韓美同盟和韓美日合作而改善韓日關係,是尹錫悅政府外交政策的首要課題。尹錫悅的對日外交從屬於親美外交,韓日修好是韓美關係升級的進階石。緩和對日緊張關係,韓美日安全合作將更上層樓。今年恰逢韓美同盟關係建立暨《朝鮮停戰協定》簽署70週年,尹錫悅將於4月下旬訪美,系韓國總統時隔12年首次對美國事訪問。響應美國呼籲的韓日關係重歸於好,即是尹錫悅給美國送上的見面禮。

四、韓日修好前景難料

韓國第六共和國爲防止軍政權捲土重來而設立了獨特政體:總統權力巨大難以掣肘,但任期5年不得連任。由於韓國左右翼實力旗鼓相當,誰也無法長久把持朝政。這種權力結構不僅造成韓國卸任總統「不得善終」的奇特現象,也使歷屆韓國政府的重大政策、尤其左右分歧明顯的政策往往以5年爲期「翻燒餅」。南北政策、財閥對策、對日政策均不例外。

韓國政壇歷來陣線分明左右撕裂,往往輪流上臺,上臺後即全盤修正前任的內外政策。但至少在追究日本歷史罪責問題上,即便素稱「親日親美」的右翼主政也始終遵守一條不妥協底線。尹錫悅上臺後卻一退再退突破了韓方底線以及幾乎所有想像。

韓國國內輿論認爲,尹錫悅政府在對美對日外交上自我矮化、對美唯命是從、對日軟弱退讓,不僅無法贏得美日的尊重,反而會讓美日得寸進尺。美國會以爲對韓能予取予求,日本則覺得只要足夠強硬,韓方必會示弱求和。

尹錫悅未能汲取2015年韓日慰安婦協議遭國內反對的教訓,尚未取得受害者和在野黨的理解以及「國民共鳴」,就利用執政強勢推出第三方賠償方案。強徵勞工受害者中只有4人表示支持,其他數百名受害者及其家屬則「不服、不滿」,堅持起訴相關日企要求賠償;最新蓋洛普民調顯示,韓國受訪者反對尹錫悅「基金賠償建議」的逾6成,認爲現任日本政府對殖民統治歷史罪責毫無悔意的高達85%;在野黨更斥爲「國恥」「奴才外交」,首爾、釜山、光州、浦項等地多次爆發抗議集會。

韓日關係的這一「爆點」究竟是「解決」了,還是「埋雷依舊」?未可逆料難樂觀。

(作者爲北京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