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矽谷銀行的48小時破產驚奇(黃智賢)

矽谷銀行(SVB)揭露鉅額虧損導致銀行股重挫後,聯邦監管機構10日宣佈矽谷銀行關閉,並將其存款轉至另一存保銀行,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銀行業危機隱憂。(圖/路透社)

矽谷銀行是矽谷新創圈很重要的銀行,可以說是美國矽谷的超級奶媽。上週末,卻只花了48小時,就破產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聲明,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在3月10日關閉矽谷銀行,任命FDIC爲破產管理人,成立新銀行代管。

爲什麼?大環境是美國聯準會爲了打通膨升息。更前面,是美國瘋狂印鈔票,全球放水。所以,一方面銀行業手裡的債券,變得不值錢。一方面銀行存戶,把錢提走。矽谷銀行的客戶,主要是新創公司。新創公司普遍不賺錢,靠「本夢比」,圈錢賺資本財。矽谷銀行投資新創公司。新創公司圈到錢,把錢存在矽谷銀行。

籌資不順利,新創公司提款發薪水。這一來,矽谷銀行現金流量出了問題,要賣資產換現鈔。矽谷銀行的許多資產,跟債券關聯。可是,聯準會升息,債券貶值了。爲了拚現金,跳樓大拍賣,賣掉210億美元資產,賠了 18億美元。可是,賣了資產,資本適足率還是不夠。資本適足率是規定,你要做100元的生意,要有多少本金。

金融業的資本適足率,不管是6%還是8%,都是底線。意思是,你有6塊現金,纔可以做 100塊錢。可是,矽谷銀行的投資組合,比例已經過度膨脹,就在危險邊緣。爲了鞏固財務,緊急計劃發行新股22.5億美元。大環境變得嚴峻了,銀行來不及因應,氣球就破了。

金融圈跟創投圈聽到風聲,大家火速搶時間把錢提光。然後,信用評等公司聽到風聲,要下降信用評等。母公司股價跌了60%。你沒有現金,當然就破產倒閉。

矽谷銀行事件,臺灣據說曝險金額很小。不過,矽谷銀行在大陸,卻擁有一家子公司叫做浦發矽谷銀行。上海浦發銀行跟矽谷銀行,各自持股有50%。這就很值得觀察。觀察點就是:一、 矽谷銀行在中國大陸,有一條直接的紐帶。這條紐帶,掌控了中國科技業的新創。二、 矽谷銀行破產以後,我們要如何看美國金融業在中國的運作。

當然,我們需要更深刻的看清楚華爾街美國金融資本,跟美國一波一波的「金融創新工程」,已經變成怎樣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複雜操作。避險跟衍生性金融商品,可以操作到放大風險到上千倍。也就是1塊錢做1000塊的生意。所以,現實中一塊的損失, 在金融操作上,會變成1000元。在經過連動,爲後變成系統性崩潰。甚至荒謬的影響真實世界。打個比方,農產品價格因爲季節或天候,而上漲10%。卻可能在期貨市場,最終上漲200%。然後最後造成實際農產品珍的飆漲。

美國一直在訓話全球,要求金融自由化。亞洲金融風暴時,索羅斯在大中華市場,鎩羽而歸,對中國恨之入骨。他對香港的攻擊,本來可以大勝。結果因爲北京不計一切撐香港,他再怎麼砸銀子,都玩不過北京,攻不破香港。他在臺灣,也碰到官方的銅牆鐵壁。當時臺灣金融業不但被嚴格監管,而且公營跟公股銀行,佔市場大部分。是金融牆,保護了臺灣。

金融自由化跟金融國際化,已經變成美國頒下的聖旨,代表「進步與正確」,完全不容懷疑。只要你懷疑,就代表反進步。但金融自由化跟金融國際化,就是要卸下官方管制的自主與武器。讓本土的官方的監管力量極小化,讓資本可以野蠻壯大,讓西方跟國際金融集團可以全球掠奪。

之前大陸的科技集團,以科技業身分,做金融業的事。逃避金融業的條條框框,並且恥笑金融規定爲落伍。以科技之名,完全不需要自有資本,拿別人的資本,玩百倍的利潤。但事實是,這些條條框框,對保護消費者,維護金融秩序,避免系統風險,跟維護公平,是必須的。

科技跟網路,如果失去監管,對社會的危害,真的讓人毛骨悚然。之前,有些小地方的村鎮銀行,本來是服務當地民衆跟企業的。因爲跟網路平臺搭上線,開始合作。就突破在網路上可以沒有限制的招攬生意跟存款。最後,釀成了問題。

2008年的金融海嘯,完全是美國畸型貪婪的,所謂的金融創新模式造成的結果。

最後,中國全力救美國的市。全世界的人民,也都因此付出代價。之後,美國雖然加強監管,卻沒有真正反省問題的癥結。

不但沒有反思,反而更加積極的,向其他國家撞門。要求各國放鬆金融管制,全盤照抄美國的金融模式。更要求各國開放美國金融業大舉進入。而美國金融業,只要鑽到個空子,就可以挾着資本優勢、理論優勢、文化政經優勢,徹底掌控對方國家的金融。而金融,又是國家跟各產業的命脈。於是,就掌控了那個國家。

美國政府跟政客,跟美國金融業,簡直是一體兩面,而且主從分明。而金融業跟資本遊戲,其實是美國真正的主導者。資本必須關在籠子裡。因爲,資本應該是人類進步的工具,而不是壟斷掌控人類的武器。可是在美國,卻是資本把整個國家關在籠子裡。於是,每隔個10來年,就會爆發一場金融危機。(作者爲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