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提心吊膽的外交突破(徐勉生)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透過線上記者會宣佈,在與立陶宛政府緊密協商後,臺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吳釗燮說,以臺灣爲名能讓歐洲的朋友清楚明白這代表臺灣2350萬人。這是我國在中國大陸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臺灣」爲名的代表處,意義重大。

蔡英文總統也在臉書表示,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成立,是重要外交突破。兩國的友好關係將更上一層樓。

立陶宛是歐洲波羅的海三小國最南邊的一國,北接拉脫維亞。立陶宛原本在臺灣默默無聞,近來因爲立陶宛政府在上個月,宣佈捐贈2萬劑AZ疫苗給臺灣,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內特又表示立陶宛預計在今年10月或11月在臺灣設立辦事處。一時之間,成爲國人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立陶宛是臺灣第79大貿易伙伴。2020年,臺灣出口至立陶宛的金額爲1億896萬美元,較2019年減少9.6%。自立陶宛進口的金額爲3211萬5272美元,較2019年減少21.9%。迄今尚無臺商前往立陶宛投資或經營。

2021年開始,立陶宛採取「疏中親臺」的外交政策,不但退出與中共的「17+1合作」,還宣稱將在臺灣開設經濟代表處,目的顯然在試圖加強與臺灣的經貿關係,尤其是期待臺商前往投資設廠,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

我國曾於去年捐贈立陶宛10萬片口罩。如今立陶宛回贈疫苗,更同意我國代表處以「臺灣」爲名,也是刻意向臺灣示好,希望從此能爲立陶宛經濟發展帶來燦爛的前景。

對臺灣而言,此項發展宛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是臺灣能否順順當當地接受這份禮物,還要看後續發展。

第一,外交工作一向是「只能做、不能說」。尤其是敏感性事務。必須等到塵埃落定,成爲無法逆轉的既成事實,才適合對外公佈。本年2月5日,我政府宣佈已與蓋亞那達成協議設立「臺灣辦公室」,不到24小時,蓋亞那外交部卻公然宣佈終止與我簽署的設處協議。希望此次立陶宛設處不要再重蹈覆轍。

第二,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內特曾公開表示,兩年前曾以立陶宛議會成員的身分造訪歐盟在臺灣的貿易辦事處,當時也注意到波蘭在臺灣設有辦事處。因此想到爲什麼立陶宛還沒有在臺灣成立辦事處,因爲雙方的企業都有興趣建立更多的夥伴關係和聯繫。

由此觀之,立陶宛對於提升立臺雙邊經貿關係期待甚高。立陶宛在臺灣設立辦事處後,能否促成臺商前往立陶宛經商?而「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成立後,能否爲立陶宛帶來大量外資以及工作機會,都是極爲現實且嚴峻的考驗。

臺灣市場有限,外貿以中國大陸爲主體,依存度已超過40%。另一方面,立陶宛人口僅280萬,同時我在其鄰國拉脫維亞早已設立代表處,新設的駐立陶宛代表處能發揮多大效能,還有待觀察。

誠如立陶宛阿爾莫內特部長所說,立陶宛歡迎臺灣設立代表處的決定,爲雙方合作關係標記了新篇章,也爲彼此帶來新契機。接下來就要看雙方如何呵護這嬌弱的新契機,使其能夠力抗外力的干擾,成長茁壯。(作者爲退休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