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陸客來臺 兩岸求同化異的催化劑(陳少甫)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他自己是蠻歡迎陸客來臺,不過開放陸客與陸委會跟國安局方面有關,會尊重他們的意見。(資料照)
期盼兩岸關係能有機會轉好,以溝通對話取代對抗對立,本着兩岸理應一家親的精神,兩岸朝着化干戈爲玉帛的方向發展,是不少有識之士的共同心願,也是符合臺灣利益的理性選擇。因此,當民進黨政府交通部釋出今年來臺目標旅客爲600萬人次,其中陸客希望能達到100萬人次,多抱持樂見其成的態度。
假設臺灣的政治人物都有志一同地不會利用陸客作政治文章,那麼,陸客是一劑改善兩岸關係,並能立竿見影的特效藥;不僅能在較短期間內對臺灣的服務業創造收益,更能大幅消弭兩岸劍拔弩張與兵兇戰危的對抗氣氛。臺灣社會很難想像,當許多陸客能穿梭於臺灣大街小巷,北京能有什麼理由對臺灣動武?
然而現實是,今年是臺灣的選舉年。臺灣民意雖然在九合一大選用選票對民進黨投下了反對票和否定票,但在一般民衆的心理層面上,社會是否已做好歡迎陸客的準備,或有待商榷。當全臺所有景點都涌現一大堆陸客,臺灣民衆在觀光景點旅遊,在夜市買東西都需要排隊,身邊冒出大量口音迥異的大陸同胞,從民進黨的視角看,涌進臺灣的陸客,或許有機會刺激大批支持者投民進黨。
從搭乘大衆交通運輸工具上下班,到假日去觀光景點及夜市放鬆休憩,如果,突然出現且持續出現大批來自大陸的陌生人圍繞在臺灣民衆的周遭,而臺灣的政治層面,仍然埋藏潛在的抗中反中火種,且中美於國際層面,至今都瀰漫着濃厚的全面對抗氛圍。頗難想像大陸觀光客能怡然自得地穿梭於臺灣的大街小巷,而臺灣民衆是否能逐漸接受並擁抱這種顯而易見的變化,似乎令人懷疑。
臺灣與大陸,客觀上存在許多差異,因此需要一起求同存異。而兩岸同胞固然都說普通話,彼此基本上完全不存在溝通障礙,但如果大幅開放陸客來臺,臺灣民衆每天可能立即有機會聽到各種南腔北調的大陸口音,身邊來來往往的都會是相對陌生的大陸人,即使彼此不交談,更不涉及政治層面,臺灣民衆立即的感受,恐怕仍是差異性遠多於相似性。尤其在綠營政客及媒體的有心操作下,熙來攘往的陸客就像讓臺灣人於心理層面,每天都在對統獨議題做選擇。
兩岸的有志之士,都應該爲兩岸的共同和平一起努力,再次大範圍、大幅度地開放陸客及陸生來臺觀光和求學,同時,也出現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到大陸就學、就業和旅行,絕對是兩岸邁向求同化異的重要進程。臺灣除了要歡迎大陸觀光客來臺,更應該爲歡迎陸客做出具體的努力,同時,也應該要有歡迎陸客相對完整的配套措施以及環境條件。政治的進步必須與社會的開放同步發展。
陸客來臺,不僅存在經濟上的利益計算,更象徵着兩岸的和平以及兩岸共同追求共存共榮的美好前程。正因陸客極爲重要,對待大陸觀光客應當更加謹慎。社會更需要呼籲民進黨政客,不該利用陸客來臺,作爲政治選舉攻防的道具。
(作者爲財團法人民意調查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