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零家庭照顧者的老年悲歌(鍾重發)

臺灣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未來住院病患將出現更多沒有家屬、老老照顧狀況。示意圖爲民衆前往醫院就醫。(本報資料照片)

由於家庭成員越來越少、越來越老,獨居或雙老的生活型態已成爲社會的另類常態,而獨居與雙老者較易成爲「零家庭照顧者」是不爭的事實,「零家庭照顧者」不但是當今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的現象,也是未來在超高齡社會中,政府、社福、醫療體系會面臨的最大風暴。

「零家庭照顧者」不單指獨居者,也指非獨居者在生病、失能時卻找不到親友幫忙打理生活起居的人,雖然「零家庭照顧者」的居住模式以獨居或雙老者爲多,然居住在養生村、養老院、看護機構或醫療院所的人,若生病與失能時沒有「家人」能及時協助處理日常事務,亦都屬是「零家庭照顧者」。生病或失能的「零家庭照顧者」通常需立即仰賴政府與社會的介入,然案主若又是社會的邊緣人,有時連要牽起政府與社會介入的線都顯困難。

「零家庭照顧者」一詞,始見於民110年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其25週年展望記者會所提,當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希望提醒政府,我們的政策思維與社會觀念能跟得上時代的變遷。據內政部公佈的最新家戶結構統計報告,當今國人單人戶已達35.4%,雙人戶佔21%,家庭成員越來越少的快速結構性變遷和超高齡化社會,也讓臺灣快速邁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

老人要能自主與活動纔有健康餘命,失能、臥牀、無人關照的「不健康餘命」是高齡社會的大風暴。不論政府、醫療、社團與民間團體都一再宣導,要注意老人的友善居住、運動、健檢、健康飲食、疾病控制、社會參與和活動學習等,平時要讓老人能多參與活動和與社會連結,以儘量縮短老年人的「不健康餘命」照護和醫療資源的耗費。

政府與社會不但要隨時關注「零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狀況,對長照政策投入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也都需先爲「零家庭照顧者」事先設想,因爲政府是老人得以安養的最後所託。而若自身爲「零家庭照顧者」,也須及早做好規劃與準備,迎接老年、高齡、生病、失能、需被照顧時刻的到來,而非到生病、失能無力自己作主時,把自己「丟」給政府或社會,不但成爲政府與社會的負擔,也成爲自己的人生悲歌!

昔者日本仙崖禪師在受邀村中財主壽宴時,仙崖禪師在紙上寫下「父死、子死、孫死」做爲壽宴賀詞。初時長者生氣異常,然經禪師開示說「父死而後子死、子死而後孫死,是最合乎自然的幸福事」。亦即年長者能有後人照料、得以安享天年,纔是老年真正的幸福。若自己未經安排,老後成爲而無所依的「零家庭照顧者」,人生就真的伶仃孤苦與悲哀了。

(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