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藍營離南明下場還有幾哩路?(沈迺訓)

被地方大選狂勝衝昏了頭,導致來年總統大選表現荒腔走板的歷史,4年前的國民黨已經走過,如今即將重蹈覆轍,直教支持者痛心疾首。如今藍營與在野未能形成一致抗綠的共識,上位人等均應借鑑南明的下場。(圖/侯友宜競辦提供)

被地方大選狂勝衝昏了頭,導致來年總統大選表現荒腔走板的歷史,4年前的國民黨已經走過,如今即將重蹈覆轍,直教支持者痛心疾首。如今藍營與在野未能形成一致抗綠的共識,上位人等均應借鑑南明的下場。

大明王朝在大廈將傾之際,內部仍不忘爭權奪利而加速亡國。崇禎死後的大明本有數次契機得以撥亂反正匡復江山。然而在陪都南京的廟堂上,羣臣想的不是如何反清復明,而是如何延續明末黨爭,琢磨推舉派系可以控制的皇帝人選。

先後登場的福、潞兩王之爭;唐、魯兩王之爭;唐、桂兩王之爭。鬥爭的背後是東林黨以及地方派系的利益奪權角逐戰。

看看福王弘光帝握有相對有利的繼承順位,繼位後卻無德服人、無力壓制地方勢力;唐王隆武帝有能力卻缺少繼承優位喪失先機,被擁立後環境已嚴重惡化。然而不論何王皆缺乏完整的繼位合法性,因爲衆人皆非崇禎帝所立太子或嫡系出身,衆王被推舉上位實是爲了滿足其所代表的士人軍閥族羣的利益。

南明苟延殘喘期間,有數個標誌性的決策與事件,足供當下在野借鑑:

一、北京淪陷後,南京方面實力派大臣決意擁立藩王,然而各人選在繼承順位的合法性與個人經歷的賢德人望等各方面都有嚴重的缺陷。

二、弘光帝上位後實行「借虜平寇」,尋求聯清滅在野漢人叛軍,消滅以李自成、張獻忠爲代表的農民軍。

三、弘光政權的南京小朝廷黨爭傾軋之際,駐守長江中游的實力派武將左良玉迴避與大順殘軍作戰,假「清君側」之名發兵南京,意欲政變奪權。南京的弘光政權方面陷入兩面交戰,導致政權迅速崩盤。

四、李自成敗亡後的,在野漢人的大順殘部選擇與南明聯手抗清,雙方合作下一度共同保有劃江而治的優勢局面。爾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餘部李定國、孫可望也加入南明形成「在野大聯盟」,以及福建方面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最後仍因各懷鬼胎「表面團結一團心結」被清廷逐一擊破。

對照當前的藍營與在野,不禁要問:誰是福王、誰是唐王?孰有合法、有才德?誰是東林黨翻版?誰是李自成、張獻忠代表的在野力量?當下誰在聯綠圖謀「借虜平寇」?誰是藍營的左良玉?誰準備在全代會「清君側」換侯?在野能否不各懷鬼胎共構「在野大聯盟」?一一「對號入座」之下,歷史何其相似,簡直教人汗流浹背。

一言以蔽之,南明政權的先天缺陷就是:朝廷沒錢財、沒人才;諸藩王合法性不足缺乏認同凝聚力、不爭大義爭皇帝位子;士人軍閥地方派系等利益團體,將團體利益擺在國家利益前面,亂政誤國。今下的藍營又與南明有何不同?民衆黨柯文哲難道沒看到李自成、張獻忠的大順、大西政權下場?

滿清入關時總兵力不過10餘萬,最終卻能鐵蹄蹂躪人口數以億計的中原大地,以少數統治多數長期執政2百餘年。對照目前賴清德的支持度不過3成餘,大有形成少數總統的可能,開啓臺灣進入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民主鐵幕時代」,不正是重演滿清少數統治多數的歷史?何以致此?在野不同心、政權內部私利爲先,禍國禍民而已。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