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觀測到宇宙黑暗中的孤獨燈塔:杜鵑座矮星系

杜鵑座矮星系靠近杜鵑座,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一個遙遠而孤立的星系,但它又有自己的顯著特點:其中的恆星較老,塵埃稀少,遠離本星系羣的中心。這個星系有助於天文學家探索星系形成的早期階段和宇宙的歷史。

杜鵑座矮星系位於大約 300 萬光年之外,處於本星系羣的最邊緣。圖片來源:NASA、ESA、C. Gallart(加那利天體物理研究所)、A. del Pino Molina(阿拉貢宇宙物理研究中心)和 R. van der Marel(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圖片處理:Gladys Kober(NASA/美國天主教大學):Gladys Kober(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天主教大學)

在這張來自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新照片中,將近 300 萬光年外的一簇恆星發出微弱的光芒。這個矮星系因位於杜鵑座而被稱爲杜鵑座矮星系,它包含着一束鬆散的老化恆星,位於本星系羣的最邊緣。杜鵑座矮星系由 R.J. Lavery 於 1990 年發現,同年哈勃望遠鏡發射升空。

杜鵑座矮星系與其他矮星系的區別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它的分類,二是它的孤立性。作爲一個矮球形星系,它比其他大多數矮星系都要小得多,亮度也低得多。灰塵稀少,恆星羣也偏向於年齡較大的星系,因此看起來比較暗淡。此外,杜鵑座矮星系距離本星系羣的質量中心約 360 萬光年,遠離銀河系和其他星系。

它是本星系羣中如此遙遠的兩個矮球狀星系之一,因此天文學家推測,大約在110億年前,它與一個叫做仙女座的更大的星系鄰居發生了一次親密接觸,並被彈射到了遠方。

杜鵑座矮星系具有如此原始的特性,使科學家能夠將其作爲宇宙化石。矮星系可能是大型星系的早期成分,由於較老的恆星居住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對它們進行分析有助於追溯星系形成的黎明。

爲此,哈勃利用高級巡天照相機(ACS)和寬視場與行星照相機2的功能,深入本星系羣,與這個遙遠而孤獨的星系相遇。對它的結構、組成和恆星形成歷史的研究,揭示了數十億年前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從黑暗中誕生的再電離時代。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