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覆:賦予成都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

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佈會。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建軍、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鬍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董建華出席發佈會併發言。

9月27日

國務院批覆了

《成都市國土空間

總體規劃(2021—2035年)》

發佈會上

對《規劃》進行了簡要介紹

一、《規劃》基本情況

《規劃》統籌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是全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成都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成都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自然資源部、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堅定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國家使命,堅持世界眼光、時代特色、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爲本、共建共享、節約集約、內涵發展,組織編制了《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二、主要內容和創新

(一)城市定位和目標

《規劃》確定成都城市性質爲“四川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爲“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目標願景爲“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發展成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

(二)強化空間底線管控,優化公園城市空間格局

《規劃》科學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明確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453.9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低於416.64萬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496.61平方千米;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361.20平方千米。同時,劃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區域、洪澇風險控制線、通風廊道、歷史文化保護線和能源礦產資源保障線。

《規劃》提出保護“兩山兩區”、發展“兩翼三軸”的平行帶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保護“一帶十五園百片”的耕地利用格局,實施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守護“兩山、兩網、三環”的生態格局,建立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超過5000米海拔高差形成的多元自然地貌和生物多樣性。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鎮空間結構,推動市域空間結構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規劃》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立足成都都市圈,整體謀劃極核城市功能,立足省域“五區共興”發展格局,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站位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肩負使命擔當。

(三)提升城市整體功能,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

《規劃》全域統籌“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間佈局,塑造城市發展新動能,提升城市競爭力。

統籌“西部經濟中心”核心功能空間佈局。《規劃》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爲目標,順應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規劃》統籌謀劃了先進製造業和金融、科技、商業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空間。

統籌“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空間佈局。《規劃》秉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理念,協調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空間佈局,明確以西部(成都)科學城爲核心,以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爲牽引,不斷完善創新體系,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地,做強高能級產業創新平臺和高品質功能服務平臺。

統籌“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空間佈局。《規劃》增強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的支撐作用和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加快構建對外交往新格局。規劃構建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建強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和中西部陸港主樞紐,構建高能級開放平臺體系。

統籌“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核心功能空間佈局。錨定國家先進製造業發展重點,以新型工業化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規劃全力保障工業用地空間,穩固工業空間總量和佈局。

(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

《規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理念,建立藍綠交融的全域公園體系和三級綠道網絡,創新“公園+”佈局模式,城市居民可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生態資源,讓城市更加美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統籌佈局重大公共服務及功能型設施,強化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服務空間供給,構建15分鐘生活圈,讓城市更加溫暖。突出“七大特徵、九大場景”,打造未來公園社區,讓城市更加和諧。構建“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綠色交通系統,讓城市更加便捷。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韌性,統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更加安全。健全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高水平建設“三城三都”,塑造“望山觀水、透風見綠、簇羣錯落”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讓城市更具魅力。

(五)健全空間治理體系,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

《規劃》堅持節約集約用地,促進城市精明增長。系統推進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積極探索“工業上樓”,差異化開展老舊居住區、低效商業區、低效工業倉儲區等區域改造,劃定地下空間利用重點開發片區,加強地下空間功能複合、分層利用,圍繞軌道站點,以公共交通導向的開發模式優化城市空間形態。《規劃》堅持以信息化賦能國土空間規劃全生命週期管理。發揮“多規合一”優勢,依託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現國土空間與自然資源全域、全要素的數字化管理。

下一步,將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措施,有力有序推動《規劃》實施,將空間規劃藍圖變爲公園城市實景圖。

記者問答

01

成都如何更好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本輪《規劃》落實了哪些新理念新要求?在四川省“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區域戰略背景下,成都如何更好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並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成都是“公園城市”首提地,是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實踐和人民城市理念的城市表達。成都本輪《規劃》全面落實了新理念新要求。一是強化國家戰略落地,構建新時期高質量發展格局。《規劃》基於成都實際,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大局,通過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二是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成都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地位重要。《規劃》整體保護龍門山、龍泉山、岷江、沱江等生態資源,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與城市系統,嚴守各類空間底線,多維度保障安全發展。三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規劃》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完善城鄉生活圈,促進職住平衡;系統佈局園中建城、城中有園的藍綠開放空間,營造更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人民城市。

四川省委提出“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本輪《規劃》認真落實有關要求,從更大尺度、更廣範圍謀劃成都發展重點,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從四個層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成渝層面,引領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聚焦“雙核引領、雙圈互動”,優化成都核心功能佈局,全面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推動成都東進,穩步推進龍泉山東翼發展,高水平建設四川天府新區,與重慶共同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省域層面,增強五大經濟區協作能力。《規劃》分別明確了成都與五大經濟區在產業、通道等方面的協作重點,着力共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如與川南經濟區共同打造南向開放門戶、與川東北經濟區共同發展清潔能源、與攀西經濟區共建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與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共建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成都平原經濟區層面,促進一體化發展。《規劃》強調充分發揮成都極核帶動作用,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龍泉山東側產業走廊,建設成德綿眉樂高新技術產業帶,加快鐵路公交化運營,完善公路交通網絡,共同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成都都市圈層面,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規劃》提出全面提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水平,共建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和高質量的創新共同體,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共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02

成都有哪些具體規劃舉措?

四川發佈記者:國家批覆成都要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明確了成都的城市性質和四項核心功能,成都有哪些具體的規劃舉措?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鬍斌:國務院批覆的這版總規,賦予了成都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描繪了更美的發展藍圖,帶來了更多的重大利好,爲成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一是堅定扛起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使命。成都是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交匯點。《規劃》通過構建戰略通道體系、客貨運樞紐體系等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對青海、西藏等地區的戰略保障,立足全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完善創新體系,支撐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構建,提升對外交往能力。我們將充分發揮“雙機場雙樞紐”門戶優勢和向西向南開放前沿區位優勢,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進一步鞏固擴大產業基礎良好、創新資源富集、市場腹地廣闊的優勢,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在推進“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中建設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引擎,不斷構建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全面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國家賦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爲成都提升城市能級,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做強西部經濟中心,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引導產業發展方式變革,以先進製造業產業功能區爲承載,培育凸顯數字生產力、智能生產力、綠色生產力的產業集羣,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以“一核多極”的現代服務業空間爲支撐,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能級提升;以主要商圈爲依託,建設“一區一特色”的分級分區商圈體系。做強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以“一核四區”爲承載,高水平推動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科創企業孵化園和未來產業孵化器,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和成果產出能力。做強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緊抓國際國內雙循環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加快培育對外交往聚集地。強化航空樞紐貨運中轉功能,加密重點市場航空貨運航線,以“兩場一體”協同運營,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爲核心,打造中西部陸港主樞紐。做強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大力推動以新型工業化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定位精準、運營高效、功能複合、支撐有力的產業園區,全力保障工業用地空間,穩固工業空間總量。

成都大運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成都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歡迎大家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體驗並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對成都城市發展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們牢記囑託,將堅持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03

《規劃》如何體現公園城市特色?

中新社記者:國家賦予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使命,本輪《規劃》如何體現公園城市特色?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董建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2022年國務院批覆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六年來,成都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開展了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探索的系列工作,並充分融合到本輪《規劃》中,“公園城市”理念正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

宏觀層面形成“公園化格局”。《規劃》着力塑造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格局,以水網、綠道和生態廊道串聯全域公園,形成綠色生態基底,以1275平方千米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爲城市綠心,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使城市成爲“大公園”;同時着力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通過187平方千米的環城生態區、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兩級通風廊道以及條形公園引綠入城,在龍泉山東西側分別形成帶狀、扇葉狀組團化空間形態。

中觀層面創新“公園+”佈局。《規劃》堅持綠色生態是最優質資產、生態產品供給是最普惠民生的理念,創新“公園+”佈局模式,依託城市綠色公共空間集聚城市服務功能,營造“公園+”開放舒適的生活街區、“公園+”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公園+”富含活力的工作場所等,讓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的生態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利用最大化。

微觀層面營造公園式場景。《規劃》凸顯公園城市的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社會價值,通過營造多元空間場景,形成可進入、可參與、可感知、可閱讀、可欣賞、可消費的高品質空間體驗。如推動街道空間從道路紅線設計向沿街U型空間一體化設計轉變,開放沿街建築退距空間,促進人情味和街坊感迴歸,營造親切宜人的城市街區空間場景;推動河道濱水空間“車退人進”,促進濱水空間生態價值轉化,引導公共功能結合濱水空間佈局,營造水潤天府的濱水空間場景。

04

實施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

新華網記者:公園城市空間藍圖非常美好,下一步《規劃》實施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董建華:國務院批覆要求“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做好規劃實施保障”。成都將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的指導下,全力做好本《規劃》實施工作。

一是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市、縣、鎮三級和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夯實國土空間治理基礎。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實現全域全要素管控,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

二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守牢各類安全發展的空間底線,依託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統籌協調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各專項領域的空間需求,從源頭破解空間利用矛盾,實現空間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上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

三是構建高效的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體系。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建成覆蓋全域、動態更新、上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施規劃全生命週期管理,保障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依法依規及時落地,更好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我們相信,通過本輪《規劃》的實施,成都將更好發揮引領輻射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擔當好“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使命,持續擦亮“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城市名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

➤來源:成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