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若三因素彙集將讓通膨真的可能出現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本報資料照片)

是否將出現通貨膨脹?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16日在法說會上表示,一是2008年之後各國央行狂印鈔票,「市場上真的有很多錢」;二是疫情造成供應鏈長鏈變短鏈,或要打掉重練,這都需要各國政府協力且需要時間,三是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議題,讓能源結構改變,但再生能源的穩定度及價格,影響生產與物價,加上氣候異常造成糧食等作物價格上升,若這些因素同時彙集,短期內的確有可能有較大幅度的通膨。

但李長庚直言:「通膨總比通縮好」,若中長期可恢復且維持溫和的通貨膨脹,對全球經濟與資本市場都是好事,可避免通貨緊縮的衝擊。

與通膨一樣是「短空長多」的還有升息,李長庚強調,若各國央行可適度升息,擺脫低利率,對金融機構、定存族、退休族而言都是福音。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也分析,升息短期內會造成壽險公司帳上投資的既有債券未實現評價利益減少,淨值下降,且若美國升息、臺灣一開始不跟進,也會造成壽險公司避險工具成本上揚,因此國壽已開始拉長換匯避險(CCS)的期間,如鎖三到五年,並搭配NDF(無本金遠期外匯)及替代避險,將全年避險成本控制在1~1.5℅。

而同時間升息會讓新錢投資報酬率提高,對壽險公司接軌IFRS17也會相對輕鬆,且新保單因爲利率上升,也會比較好行銷,最怕是短債利率上揚、長債利率走低,對壽險公司長期投資無益。

國泰世華銀行發言人鄧崇儀亦表示,升息對銀行是短空長多,因爲存款利率會先反應,放款升息會遞延,因此銀行淨利差短期會先收窄,長期纔會拉高,有助利息收入;另外就是升息可能造成財管客戶資產要重新調整,亦可增進財管手續費收入。

不過若升息又快又猛,恐讓銀行面臨信用風險提高,鄧崇儀表示,以國泰金對資產品質要求及把關機制,即便升息來的又快又猛,國泰金還是比其他金控有更多的折衝空間可因應。即相對安全。

李長庚表示,現在大家最擔心會不會出現停滯性膨脹 ,主要是各種因素都湊一起,即市場錢太多,又有疫情造成塞港、供應斷鏈,且氣候變遷造成能源與糧食等作物價格上揚,帶動物價上升,他說:「市場上有這麼多錢,又30到40年沒有通膨,各界想是不是該會出現通膨了」,但李長庚強調,疫情對經濟與產業影響的高峰期已過,塞港、斷鏈等問題亦都得到緩解,若溫和通膨,是可以接受且對經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