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景氣 8成臺灣CEO有信心
KPMG安侯建業13日舉辦「2022KPMG臺灣CEO前瞻大調查」媒體發表會,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左起)、副執行長施威銘、執行長吳麟、主席陳俊光、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數位長賴偉晏、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等人與會。圖/KPMG提供
臺灣CEO對未來三年經濟前景信心
KPMG安侯建業13日發佈《2022臺灣CEO前瞻大調查》,結果發現,臺灣CEO仍對未來三年景氣發展審慎樂觀,超過8成對「國家景氣發展(82%)」與「所屬企業前景(86%)」都具有信心,並認爲未來三年企業營收,將持續穩定成長,併購意願漸增,並有64%期望透過非本業成長達到企業營收增長目標。
至於影響臺灣企業的風險項目,KPMG指出,「監管法規風險」躍升爲今年臺灣CEO的第一大風險來源。
KPMG執行長吳麟認爲,雖然臺灣企業走出疫情的陰霾,進入新常態,營運策略上也轉變思維,創造新興服務,但CEO仍憂慮防疫疲勞後留下的不確定性之外,包括利率上升、通貨膨脹與可預期衰退的經濟因素等,都是企業要面臨的挑戰。
展望2023年,吳麟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延續2022年下半年疲弱態勢,各項預測與企業調查顯示,未來面臨經濟衰退是可預期的,但仍有32%CEO認爲,此次全球衰退是溫和短暫的,惟80%受訪對象認爲,經濟衰退可能讓未來三年企業成長預期全然翻盤。
在影響臺灣企業的前五大風險,KPMG主席陳俊光說,「監管法規風險」躍升爲第一,顯示2022年因應地緣政治與企業發展,全球各國監管法規力道不斷增強,變局也非常多,例如,ESG永續經營與淨零排碳規範,由過去倡議直接入法,又如美國《晶片法案》影響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的改變,還有ISO資訊安全認證、國際金融財稅法遵、新興科技的相關法規等,都使企業在國內外的營運風險逐漸提高,成爲企業聲譽與財務上的隱憂。
陳俊光並指出,疫情的衝擊,讓過去供應鏈變動並重組,使企業承受重大壓力,近期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中國大陸面對疫情采取的清零政策,一再衝擊生產與勞動力市場,進而有34%臺灣企業,未來三年將採取製造地點多元化爲首要策略,擬在東南亞與拉丁美洲國家增設生產據點。當生產基地更貼近市場時,除了可縮短物流時間與成本、減少碳排放,並分散供應鏈風險。
調查報告指出,「監管法規風險」影響層面爲全球性並可能帶來衰退,約26%臺灣CEO認爲,未來一年將面臨經濟衰退景況,38%CEO因此在企業內部,增設因應地緣政治問題的相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