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月登場 將聚焦2大議題

總統府下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下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據瞭解,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率先登場,首場會議原訂25日舉行,不過總統府今天表示,受到凱米颱風影響,賴清德總統已指示以防救災工作準備爲優先,委員會延期至8月上旬。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率先登場,預計討論七大主軸,包括淨零轉型、多元綠能減碳科技、綠色數位雙軸轉型、永續綠生活、公正轉型、綠色永續金融,以及國土永續調適韌性等。

黨政知情人士表示,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場會議將由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臺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臺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報告結束後直接就兩個報告事項進行討論,之後進行委員所提案的臨時動議,結尾再由賴清德進行結論後散會。

知情人士表示,全球氣候變遷涉及議題層面非常廣泛,每一項討論都是多元的「選擇題」。如近期社會關注的能源議題,委員們私下表示,討論預期不會只停留在反核、擁核「是非題」,而將透過委員會多元思考、理性對話,共尋務實解方、凝聚社會共識。

知情人士說,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探討議題,都已事先在行政院討論,卓榮泰全盤掌握狀況。賴清德總統也特別指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要與「行政院永續會」對接,行政團隊在經過行政院長卓榮泰批准之後,於每三個月一次的總統府委員會中,向社會報告進展,加速政策推動引擎。

若委員意見與政府既定政策不同時,知情人士表示,透過委員會,行政機關將不同意見帶回進行可行性研議與評估;若委員所提意見,行政部門認爲有窒礙難行之處,或委員對於實際狀況有資訊不充足之處,透過委員會也可以讓委員瞭解實際情形,這也是溝通的過程。

知情人士說,若委員會中對特定議題具備高度共識,則可以形成決策,如果還未達成共識或高度歧異,會中也將會做成決議,請行政部門再做研議。換句話說,委員會具備「諮詢」性質,以及「政策輔佐」性質,具備建議權和建言權,但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行政部門,及整體執政團隊中,「總統與院長,總統與院長也必然會有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