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金課”啥樣?山東農大有10門!
近日,教育部公佈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山東農業大學共有10門課程入選,入選數量位居我省高校前列。
近日,教育部公佈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山東農業大學共有10門課程入選,入選數量位居我省高校前列。
喬旭光教授負責的“果蔬產品加工學”,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本課程自1986年開設,一直作爲農產品貯藏加工和食品工程專業的主幹課程。1998年全國專業目錄調整之後,本課程成爲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必修主幹課程。課程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立足果蔬加工產業現狀,以產業問題爲導向,以素質能力培養爲目標,注重跟蹤新技術的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團隊教師先後獲得山東農業大學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十大師德標兵、教學先鋒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山東農業大學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主編、副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5部。獲得山東省及學校教學成果獎5項。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獲省級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2020年,被認定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羅欣教授負責的“肉與肉製品工藝學”是食品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從校骨幹課程到精品課程,再到國家一流課程,課程一路發展,形成了“一化五式”教學法,建成了動畫庫、試題庫、交流平臺等優質課程資源,提升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水平,培養了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團隊教師獲得全國畜產品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山東省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山東農業大學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教學先鋒個人、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等榮譽稱號,獲省級教學軟件競賽二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質量一等獎等獎勵30餘項。
王秀鵑副教授負責的“管理學原理”,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管理學原理》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3步4化3省4庫”多模態教學新範式,開展以學生爲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形成中英雙語“高互動”教學社區。通過管理學知識構建、能力塑造、價值導航、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培養紮根基層、服務三農的複合應用型管理人才。
經過15年的課程體系改革與重組,目前已發展爲高互動中英雙語課程。課程組成員獲得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校級教學質量一等獎、校級講課比賽一等獎等獎項;榮獲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教學先鋒、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2020年,被認定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生命科學學院 《植物學》
趙翔宇教授負責的“植物學”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主要講授植物的形態結構、生長髮育、系統演化與分類等基礎知識,是我校植物生產類、生物科學類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必修課。該課程開設於1952年,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已建設成爲一門教學體系完備、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課程資源雄厚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
課程團隊主編了《植物學》《植物學實驗(北方本)》《植物學實習教程》以及《植物學》課程數字教育資源等一系列多層次的教材,並多次被評爲全國農業教育優秀教材、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信息化課程體系”等。團隊成員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多媒體軟件大賽一等獎、山東農業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講課技能比賽一等獎等。2010年《植物學》被評爲山東省精品課程,2020年被認定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生命科學學院 《植物生理學A》
楊興洪教授負責的“植物生理學A”,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本課程是山東農業大學生物類和植物生產類等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植物生理學基本理論知識,瞭解學科發展前沿,爲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應用提供核心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爲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植物生理學課程團隊堅持以社會需求爲導向,以人才培養爲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爲目的,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革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形成鮮明的優勢和特色,建成了具有“個體素質高,羣體結構好,整體效益高”的高素質植物生理學省級教學團隊。2016年被評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8年獲得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20年,被認定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水利土木工程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
趙武副教授負責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本課程爲工科專業基礎課,要求學生熟練運用AutoCAD軟件繪製標準規範的圖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技能。
課程組自2000年開始,緊密結合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學等專業的特點,採用獨具特色的案例教學。2005年開始編著教材,先後出版6本相關教材專著,2008年開始網絡課程教學,2012年立項山東農業大學教改項目,2016年入選山東省成人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數字化課程,2017年規劃教材獲得中華農業基金會支持,2018年入選省聯盟課,2020年3月被認定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020年11月獲得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優秀共享課程二等獎。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基礎化學實驗》
張麗麗教授負責的“基礎化學實驗”,被認定爲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作爲我校農、林、植保等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本着“厚基礎、促創新”的理念,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鞏固和加深對基礎化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統籌安排、團隊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作爲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主幹課程,本課程於2008年建立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2011年被評爲山東省精品課程,2017年建成實驗在線課程並全面實施混合式教學,2018年入選全國生態文明信息化教學B類成果,2019年被認定爲山東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2020年被評爲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實踐》
宋月鵬教授負責的“創新創業實踐”被認定爲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課程依託國家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中心、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及國家一流專業等多個教育教學平臺,以創新創業科技競賽及“學雷鋒家電維修隊”爲載體,構建了“以傳承學雷鋒紅色基因農業工程類大學生服務社會”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具備農機與農藝、機械與電子、信息化與智能化相結合的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和技能,成爲能創新會幹事的創業者、紅色基因傳承者、鄉村振興和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者。
該課程是國家級一流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課程內容、實踐教學及考覈模式多樣,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具有多年社會實踐課程指導經歷,榮獲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等多個榮譽稱號,近三年來,獲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獎勵50餘項,涌現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孫文強等多個先優典型。
許永玉教授負責的 “玉米螟發生與綠色防控虛擬仿真實驗”被認定爲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本課程是《農業昆蟲學實驗》的重要內容,注重現代信息技術、最新科研成果與傳統實驗的深度融合,打破傳統實驗教學受季節、地域、氣候、生境等因素的影響,採用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啓發式、對比式的教學方法,通過3D模型和動畫,使學生全面、直觀學習玉米螟的基本形態特徵;通過情景模擬,人機交互,熟悉和掌握玉米螟田間生物學、發生動態和防控技術。依據學習模塊、考覈模塊和實驗報告三個環節,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該項目具有鮮明的實踐應用特色,學生通過本實驗的學習和操作,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其它農業害蟲學習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可爲本校和其他高校提供實驗教學和從事農業生產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技術示範和服務。
項目團隊成員長期以來注重教學研究和改革創新探索。發表多篇教研論文;2018-2022主持“山東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植物保護類專業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踐”一項;2016年先後獲得“全國第四屆高等學校自制實驗教學儀器設備評選三等獎”和“第一屆全國高校植物生產類實驗微課教學二等獎”,2018年獲得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農業昆蟲學》於2010年被評爲校級精品課程。
動物科技學院 《家禽病毒性傳染病疫苗的生產應用虛擬仿真實驗》
姜世金教授負責的“家禽病毒性傳染病疫苗的生產應用虛擬仿真實驗”被認定爲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本課程依託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過模擬孵化場雞胚的孵化過程、實驗室病毒的接種培養和收穫過程、生物製品廠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的製備過程、疫苗的檢驗過程以及養殖場疫苗的免疫接種等場景操作,開展在線開放教學服務,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實時互動的效果。
該項目解決了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實體實驗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操作具有高風險、疫苗生產應用週期長、實驗動物成本高昂等難題,已廣泛應用於動物醫學類和動物科學類學生的實驗教學、實習實訓以及生物製品企業員工的技術培訓,尤其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直以來,山東農業大學高度重視課程建設,將課程建設作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一流課程。“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繼續加大一流課程建設力度,切實發揮一流課程的示範引領作用,努力打造更多質量高、多樣化的一流課程,持續推進課程改革創新,以一流課程建設推動一流專業建設,全面提升課程建設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