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魚中之王

▲黑鮪魚是胃口極大的捕食者,主要以小魚甲殼類動物烏賊爲食。但由於人類對黑鮪魚肉需求量不斷提升,牠們也遭到了無情的捕殺。(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撰文肯尼斯・布勞爾 Kenneth Brower;攝影布萊恩史蓋瑞 Brian Skerry】

前一刻,海底還是一片單調的湛藍,宛如一座空蕩蕩的大教堂,太陽像個飄忽不定的熱點,掛在上方由波浪構成的穹頂中,一道道光芒彷彿穿透彩繪玻璃般照射下來。下一刻,海里就充滿了炸彈狀的巨大黑鮪魚,最大的有超過4公尺長、逾半公噸重。在經過海水折射的陽光照耀下,牠們灰白色的腹部光芒四射,固定不動的鰭――包括長而有弧度臀鰭以及第二背鰭――則如軍刀閃閃發亮。迅速擺動的尾鰭推動魚羣以10節的速度(時速18.5公里)前進,衝刺時更可達25節(時速46公里)。接着牠們又倏忽失去蹤影。大海再次回覆空寂。隨處可見的一撮撮魚鱗,顯示有鯡魚在這裡被黑鮪吞下肚。受害者鱗片在鮪魚高速離去時造成的渦流中迴旋。接着每一個渦流的轉速逐漸趨緩、終至停歇。沉落的鱗片發出熠熠閃光,然後逐漸黯去,消失在海底深處。

真鮪魚屬於鮪屬,是動力超強的魚類,擁有完美的流線形魚身與各種最先進的生物裝備。真鮪魚的主要特徵包括體型龐大、分佈廣、泳速快、溫體、鰓大、體溫調節能力強、氧氣吸收快、血紅素濃度高、心臟功能強。而這些特點又全部在黑鮪身上達到極致。

▲黑鮪魚是胃口極大的捕食者,主要以小魚、甲殼類動物及烏賊爲食。但由於人 類對黑鮪魚肉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牠們也遭到了無情的捕殺。(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黑鮪共有三種:大西洋黑鮪、太平洋黑鮪和南方黑鮪,在全球三大洋各據一方,且除了極地海域之外,全球海域都有牠們的蹤影。黑鮪是演化十分先進的魚類,但牠們與人類的關係卻非常久遠。日本漁民打從五千多年前就開始捕撈太平洋黑鮪。美國西北太平洋岸的海達族遺蹟中也曾發現黑鮪魚骨,這樣的證據顯示,該民族獵捕黑鮪的歷史也至少同樣久遠。石器時代的藝術家西西里島的洞穴石壁上留下了大西洋黑鮪魚的圖畫鐵器時代的漁民――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希臘人、羅馬人、摩洛哥人――也會在岬角上觀望,等待黑鮪魚羣來到地中海產卵場。「黑鮪魚協助建立了西方文明,」史丹佛大學教授芭芭拉.布拉克告訴我,她是研究黑鮪的傑出學者。「整個地中海地區大家都在捕撈大鮪魚。黑鮪每年都會經由直布羅陀海峽遷徙進入地中海,大家都知道牠們什麼時候會來。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黑鮪有30種不同的名稱。每個人都設下箱網,而在不同的國家,箱網的名稱也各不相同。箱網創造了財富,黑鮪魚成爲貿易商品。希臘與凱爾特硬幣上都有大黑鮪的圖案。」海明威在西班牙外海看到大西洋黑鮪後,將之喻爲魚中之王」。現代科學分類法之父林奈於1758年爲大西洋黑鮪命名。林奈經常以疊詞標記最高等級的動物,例如將鼬鼠之王的狼獾命名爲Gulo gulo;將草原之王美洲野牛命名爲Bison bison。而大西洋黑鮪則被他命名爲tunnus thynnus:鮪魚中的鮪魚。

▲黑鮪魚在地中海的水底箱網中被養肥,以供應愈來愈熱絡壽司市場。這些鮪魚本來是野生的,牠們被捕捉後,縮減了野生黑鮪可能繁殖族羣的大小。(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3月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