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綸鎂新作《南方車站的聚會》接演陪泳女一角:人生裡所有的選擇都是賭注

江湖傳言小鎂人很好。這次電影《南方車站聚會》上映,與小鎂桂綸鎂對坐,半個小時的時間聊電影與生活

其實我熟悉的,是刁亦男導演電影世界的桂綸鎂。當然,兩次現身刁導類型化影像世界,她都是別人,是電影裡的角色。2014年她是《白日焰火》裡的吳志貞,懷藏黑色秘密的洗衣店女工。今年在《南方車站的聚會》,她是特殊行業的「陪泳女」劉愛愛,爲了改變生活,前赴一場利益與殺機糾結之約,與胡歌飾演的混混周澤農踏上逃亡路程

沒有風塵味的陪泳女

「她既擁有陪泳女的身份,可是我又看見她很俠義部份,相對也還有她本質很純真、很樸實的面貌。」小鎂如此形容着劉愛愛,坦言最初讀劇本的時候,因爲角色的表演空間巨大,讓她不那麼敢接演。其實,她大可以很平面地去詮釋劉愛愛,在鏡頭前賣弄風騷,但小鎂真的是個愛給自己下難題的演員,她認爲:「我們經常會先入爲主地覺得,匪徒就應該是什麼樣子,身上一定要是雕龍刺虎,或是陪泳女這樣特殊行業女子,一定要搔首弄姿。」她不希望迎合這樣的刻板假想,跟導演討論過後,決定用比較中性的表達呈現劉愛愛。

再垮一點

《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劉愛愛,走起路來有點外八,像鵝一樣,一派隨意、厭世的頹垮。這個「垮」讓小鎂費了不少心思揣摩,她回想道:「導演在現場會一直提醒我『妳要再垮一點,再垮一點』。」當時真的感覺身體都快貼在地上了,經過一次次的調整,才走出陪泳女委身於江湖,對生命百無聊賴的垮味。故事發生在湖北武漢,劉愛愛自然得說得一口流利武漢腔。除了有語言老師指導,小鎂特地提前兩個月到武漢生活,將語言浸潤到能夠如常地與湖北人聊天交談。殺青至今,武漢話如何了呢?小鎂笑答還能跟語言老師以武漢話溝通,「可能說得比臺語還好!」

我們是朋友

在武漢生活的這兩個月,她以演員桂綸鎂身份,潛伏着過着劉愛愛的日子,「我真的是自由自在地,好好地在武漢生活,然後學習語言,去體驗這個角色。」回想起來,小鎂仍是一心滿足。在那裡還學到另一項技能──武漢麻將。小鎂說下午到當地爹爹婆婆聚集打麻將的公園,跟他們並桌,邊打邊學。「第二天去的時候,他們已經跟我變成朋友了,會坐在我的旁邊,用武漢話偷偷說『不是打這張,打那張』。」到了正式拍戲時,小鎂一有空就找臨演的爺爺奶奶用武漢話聊天,中午放飯的時候,爺爺就會拿着酒過來邀她喝,也對她說:「我們是朋友了」。

與胡歌同行

《南方車站的聚會》裡與小鎂對戲,飾演男主角周澤農的胡歌,是第一次主演電影。對於這個初次合作的夥伴小鎂大讚「所有美好的優點放在他身上應該都不爲過」。演員是互相的,必須彼此催化、成就,纔有好戲。小鎂說:「以胡歌成名的程度,他願意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完全沒有外務、學習語言、沉浸在環境裡體驗生活,包括去鍛鍊他的身體。我覺得當你的夥伴跟你是一起這麼做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爲對方也是如此認真地在對待。」

爲了入戲,其實兩人開拍前都保持着某一種狀態的疏離,小鎂說,希望那個實質意義上的見面是留給電影本身。而電影裡的兩人是這樣見面的:雨夜的車站,劉愛愛挨近周澤農:「柺子(武漢話大哥),借個火。」各自帶着曲折故事而來的兩人碰頭之後,風雨同路,靠近、猜疑、離開、背叛、重聚,直到最後一場面店吃麪的戲,才兩身疲憊,防備卸盡。小鎂彷彿又再次入戲地分享角色心境:「那一刻劉愛愛好像才覺得,『我理解了你』,可是這可能已經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當時戲外的她也是這樣,「好像纔剛剛開始要認識胡歌,可是我們就要殺青了。」儘管如此,心裡確實已經交流了,她與胡歌,就是兩個相知相惜的同路人

人生是賭注

劉愛愛決然淌入這池渾水,是爲了改變生活的某種困局。我問小鎂,生活中有沒有這樣放手一搏做賭注的時刻?她說人生裡所有的選擇都是賭注,大或小而已,「今天接演劉愛愛也是一個賭注,因爲你不知道會面臨什麼,也不知道努力之後會有什麼成果。」她接着說,「但是拍這個電影最棒的體悟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你的價值觀信念,其實最終在你要做重要的決定的時候,它會是一個最關鍵的東西。」那麼,我追問,最近有沒有讓她感覺害怕要做出這樣賭注的例子?小鎂頓了頓,笑答:「有,但我不能告訴你。」

雖然她沒回答,房間裡的大家都因此笑了,這個鬆弛的一刻,覺得好像更熟悉了電影外的小鎂一點。江湖傳言是真的,小鎂人真的很好,待人待事那種真誠的信念感,或許是武漢老爺們對她置腹推心的原因。離開前交換了幾句話,揮手道別的一刻忽然想,這三十分鐘的訪問或許也算是江湖相逢,或許,我們也是朋友了。

Text/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Photo/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美麗佳人》官方網站;《美麗佳人》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 《南方車站的聚會》桂綸鎂專訪:與小鎂江湖相逢

● 拿金馬不只是好運範少勳,「我不喜歡做事流於形式,或變成敷衍。」

● 專訪《黑熊來了》導演麥覺明,追熊11年只因「這值得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