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築夢,珠海如何助推華語紀錄電影邁向新高度?
129年前,在法國巴黎的“大咖啡館”,盧米埃爾兄弟播放了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火車到站》。這不僅標誌着電影的誕生,也呈現了電影最原始的形態——記錄真實生活,反映時代變遷。
30年前,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一場光影築夢之旅開啓——1994年,第一屆“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在珠海成功舉行,成就了當時華語電影界的一大盛事。
築夢三十載,依舊是珠海。不忘初心的電影人們,又開啓光影築夢的全新階段——10月24日至26日,第三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在珠海舉行,接續光彩。
從參會作品的精品薈萃,到與會嘉賓的大咖齊聚;從優秀作品的公益展映,到“焦點對話”的交流互動;從“印象珠海”的火熱徵集,到“金海鷗”推優盛典的盛裝亮相……一年一度的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已成爲國內外華語紀錄電影人團結協作,共迎挑戰、共創機遇、共謀發展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共話光影,重敘友誼。用光影藝術更好地講述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共同探尋新時代華語紀錄電影創作的新發展、新路徑,珠海正逐步走進紀錄電影這項光影藝術的主舞臺,並助推華語紀錄電影邁向新的高度。
(一)光影盛宴,爲什麼是在珠海?
珠海之所以能成爲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的舉辦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歷史上,珠海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改革開放之後,珠海又成爲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是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
▲珠海漁女雕像及遠處的港珠澳大橋。樑冠賢/攝
海洋文化、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紅色文化、改革開放文化在這裡交匯交融,深刻塑造着城市的精神氣質與時代風貌。特別是改革開放,鍛造出珠海敢闖敢試、敢爲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敢於在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嘗頭啖湯、吃第一隻螃蟹。
正如前文提到的,珠海早早就與電影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這裡已經孕育了適合影視藝術深耕發展的優質土壤——《少林足球》《盲探》《誤殺2》等電影,《英雄無悔》《破冰行動》《青春之城》等電視劇,都在珠海取景拍攝;裴蓓等珠海本土作家創作出的小說精品還被改編成了《天上人》《我們的歲月》等優秀影片。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
近年來,珠海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步伐,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話劇《龍騰伶仃洋》、圖書《平安批》等一批本土主創、原創精品先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公共文化服務,讓文化成爲城市流動的風景,更推動珠海形象、珠海故事、珠海魅力不斷“出圈”。
與此同時,珠海還不斷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珠海大劇院、珠海市博物館新館、金灣藝術中心等一大批高標準、專業化的公共文化場所陸續投用,爲各類文化活動的舉辦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硬件支持。
▲金灣藝術中心。
所以,在珠海舉辦華語紀錄電影大會,不僅可以兼具電影節、文旅體驗、城市形象、專業人才聚集與培育、新作孵化等聚合性效應,還能以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賦能城市文化多元化發展,形成疊加效應,積極傳播珠海城市形象,打造珠海文化品牌。
(二)紀錄電影,珠海如何搶先入局?
紀錄電影是講述中國故事,向世界弘揚中華文化,展示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文化載體。目前,紀錄電影在國內正處於一種逐漸上升的狀態。珠海舉辦華語紀錄電影大會,既是不忘電影初心、迴歸藝術本源,也是看到了華語紀錄電影當下及未來發展的良好態勢,正搶先入場。
▲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資料圖)李建束/攝
在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上,發佈了《中國紀錄電影十年報告(2012-2022)》。報告顯示,僅2019-2021三年,我國紀錄電影的數量增長率已達23%,網絡紀錄片的增長率超過了150%。在第二屆大會上發佈的“2023中國紀錄電影”報告顯示,《北京2022》以3053.2萬元票房,成爲當年內地電影市場紀錄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
截至10月21日,2024年在國內現已上映的27部海內外紀錄電影作品中,國產片佔到了23部。其中,同時入圍第三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國際傳播類推薦名單的《里斯本丸沉沒》《再會長江》,其國內票房均突破千萬,前者更是達到了4335.7萬……這些數據彰顯了華語紀錄電影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逐漸提升。
▲第三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展映活動走進華髮商都,《再會長江》 用影像講述“長江故事”。樑冠賢/攝
來看看華語紀錄電影大會連續三屆的整體狀況。2022年至今,大會共徵集各類紀錄片135部,從中推薦了近百部優秀華語紀錄電影。其中,紀錄電影《無音之樂》《不孤島》入圍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提名,《我們正年輕》等一批紀錄電影也獲得業界高度肯定和良好口碑。
從本屆大會開始,影片徵集推薦類別已從文化歷史、科學自然、社會紀實、國際傳播四類拓展到五大類,新增了舞臺藝術類別,形式更多樣,創新更活躍。今年徵集到的46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看到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看到人民羣衆砥礪創新、奮力拼搏的火熱實踐,充分彰顯出紀錄電影與時代共鳴,與人民共情的藝術價值和審美追求。
正因爲看到並看好華語紀錄電影等影視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珠海早已開始了提前落子、深耕細作,圍繞影視產業發展各方面的具體需求嘗試開展“一站式”全產業鏈的服務實踐。
從首屆大會開始,珠海就積極鼓勵並參與到華語紀錄電影的創作當中,以原創紀錄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如現實類推薦作品《落地生根》、微紀錄片《向光而行·赴一場格桑花之約》在紀錄電影大會上嶄露頭角。而“印象珠海”短視頻徵集活動也不斷升級,今年不僅增加了“微劇本”類別,還將在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展開全球徵集,由此可見珠海大力支持紀錄電影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同時,珠海也不乏紀錄電影的創作精英和力作。近年來,珠海傳媒集團獨立拍攝製作或參與主創的紀錄片《人生能有幾回搏》《港珠澳大橋》《同心》以及大型4K生態紀錄片《中華白海豚》在央視播出,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大型4K生態紀錄片《中華白海豚》
珠海自然稟賦優越,又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藉助華語紀錄電影大會這樣一個“含金量”十足的平臺,珠海有機會和潛力成爲廣東乃至大灣區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座全新重鎮。
(三)執着築夢,珠海還要做些什麼?
伴隨中國航展、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珠海藝術節等城市文化品牌不斷擦亮,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珠海正以文化藝術爲橋樑紐帶,搭建增進國際交流、促進文明互鑑的廣闊舞臺。
▲珠海日月貝。周家僑/攝
如今,珠海秉承“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的理念,正力圖以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爲支點,爲廣大華語紀錄電影工作者提供更完備更豐富更有效的支持,匯聚更多的創新人才,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以此共建共享華語紀錄電影的“共同家園”,讓“金海鷗”從珠海一路高歌、乘風搏浪。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繼續堅持辦好華語紀錄電影大會是應有的基礎,這是珠海匯聚更多優秀電影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要爲華語紀錄電影人凝聚共識、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新空間,打造一個更具權威性、國際性、專業性的交互平臺。
▲第三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上的焦點對話論壇。李建束/攝
從華語紀錄電影出發,但又不侷限於紀錄電影本身,爲整個廣東乃至大灣區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撐,這是珠海接下來需要大力推進的重點之一。
事實上,廣東一直就是我國電影創作的一片沃土,這裡電影名家輩出,電影佳作泉涌。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影事業和產業發展,在政策、專項資金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資助,強化對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等各個環節的指導和服務,全力打造全領域統籌、全生命週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鏈條開發、全方位宣推的電影創作生產體系。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第二屆大會期間,珠海影視產業服務中心揭牌運作。項目涵蓋影視服務、影視文創、影視招商、影視產業、影視IP孵化及平臺建設等。一年來,該機構已成功引入並推動了《完美的救贖》等多部影視劇在珠海的拍攝製作及發行上映。
在本屆大會上,華語紀錄電影高質量發展夥伴計劃正式啓動。從夥伴計劃的參與機構來看,基本覆蓋了紀錄電影從理論研究、創作生產、發行上映等全流程。各專業機構將以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爲依託,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匯聚起更廣泛更具創新和創造性的力量,促進行業交流與合作,共同致力於推動華語紀錄電影高質量發展。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當下,新時代新徵程的大幕已然拉開,珠海正可以藉此發揮自身優勢,以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吸引更多專業影視機構、廣大華語優秀紀錄電影人走進珠海、紮根珠海,用鏡頭記錄時代鉅變,用光影凝聚奮進力量,讓珠海成爲紀錄電影發展的熱土福地。
歲月如梭,光影交織。新紀錄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隨着華語紀錄電影大會越辦越好,隨着珠海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講述愈發生動,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將會得到更好的傳播展示!
文/珠海發佈 李勇智編輯/明敏責任編輯/藍輝龍三審/常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