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醫院他最誇張 一年照24次電腦斷層...耗掉健保10萬元

健保署長李伯璋。(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一名居住於臺中的36歲男性因車禍醫院就診,一年內跑了7家醫院,做了24次電導斷層掃描,其中更在同一家醫院做了6次,花費健保金額高達10萬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民衆重複受檢既浪費醫療資源,也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傷害,健保已針對電腦斷層、X光超音波訂定管理指標,未來針對超標病患加以審查,若認爲不適合,申報點數將不予給付。

李伯璋表示,目前訂定審查管理指標的項目分別爲病人歸附後90天內於同院執行電導斷層掃描大於等於3次,同院同月內申報腹部超音波大於2次、執行同部位X光大於10次、過敏原檢查大於2次。跨院部分,若90日內於同部位重複執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抽審上就會有規則問題,則改以輔導方式處理。

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健保支付檢查項目點數共688億點(1點約等於1元),其中前3名分別爲電腦斷層、超音波、磁振造影,支出費用分別爲92億、90億與58億。以電腦斷層造影歷年費用趨勢分析,從1998年的31點到2016年的92點,成長比率達196.7%,磁振造影成長幅度更高,從13億增加到58億,成長346.1%。

健保醫療支出從1998年的2520億點到2016年的5933億點, 成長2.4倍,其中,門診費用成長1.4倍;住院費用成長1.2倍。李伯璋署長說,就醫療經濟學而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增加與 新藥科技不斷進步,都會讓醫療費用支出合理上升,但縮減不必要的檢驗項目,或許可免去不必要的浪費。

健保已於5月25日推出雲端檢驗檢查結果共享制度,只要插入健保卡完成認證,醫師電腦警視窗會主動跳出6個月內曾受檢查與最近1次受檢日期供醫師參考,還可透過VPN進一步查詢病人檢驗檢查記錄及結果,作爲衡量是否需再次檢查。李伯璋說,基本上會尊重醫師醫療自主性,但如果重複檢驗檢查有過多之案例,將列爲專業審查之立意抽審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