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盤行動/化「臨保」爲公益 上海食物銀行5年搶救708萬噸食品
記者魏有德/上海報導
在臺灣,食物銀行的發展已臻成熟,在大陸卻僅止於起步階段。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作爲大陸首個成立食物銀行的非營利組織(NGO),5年內搶救約708萬噸食物,將即期食品(大陸稱爲臨保食物)分送給需要的人。發展中心主任李冰表示,一般人對「臨保食物」仍有戒心,但是從節約食物的概念出發,變得逐漸可以被接受。
▲上海綠洲公益的食物銀行讓即期食品發揮最大效益,幫助有需要的人。(圖/記者魏有德攝)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月要求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後,「光盤行動」這個名詞再度登上熱搜。其實光盤行動這個名詞在大陸最早出現於2013年,發起活動的並非來自於我們一般常見的NGO組織,而是來自於金融、保險及廣告等不同行業,主要目的還是爲避免「舌尖上的浪費」,雖然,在當時興起一股旋風,卻也未能持續下去。
世界糧食缺乏及浪費日益嚴重,據統計,大陸消費者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基本滿足2億人的需求,因此,在經濟增速及生活水準提高下,光盤行動再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裡。從社會資源再利用爲出發點,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自2015年起逐步推動食物捐贈及分發給有需要的人,5年內從不被重視到超50個食物發放點,發展中心主任李冰表示,雖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不過,「未來仍看好做這件事。」
▲綠洲公益發展中心主任李冰。(圖/記者魏有德攝)
李冰指出,自從推出食物銀行及共享冰箱後,單一擺設點便有500多戶困難家庭可以接受到幫助,不過,由於捐贈的食物是以「即期食品」爲主,在資訊不普及的情況下,受贊助戶剛開始難免會有意見。
李冰坦言,從受贊助人的角度而言,會不喜歡收到接近保質期的食物,也會覺得食物銀行或捐贈者沒有誠意,但是,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這些可能被浪費的食物,可以給到任何有需要的人,「家裡食物都吃不飽,便不會再在意食物接近保質期,既然有些人不夠貧困,就不要來拿,我們做的是公益,不是強加於你的公益。」
▲與食物銀行合作的超市每日會配送蔬果到指定發放點。(圖/記者魏有德攝)
李冰提到,大衆對於臨保食物仍存在不少偏見,如果跟着世界潮流前進,採用「最佳賞味期」的說法,或許能讓一般人更加能接受即期品,將食物的效益發揮到極致,進而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此外,李冰也呼籲,食物的捐贈方多半爲企業,假使政府政策能給予更多支持,包括捐贈的稅法改變及食安體系的變化,可以讓食物銀行的推動及幫助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