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持續深化改革 守好綠水青山
(原標題:【光明論壇】持續深化改革 守好綠水青山)
【光明論壇】
作者:唐建兵(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淮北師範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實現整體保護,一幅萬物共生的生態全景圖正在繪就;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曾經的戈壁荒漠變爲蒼茫林海,一片片綠色錦緞清晰呈現;在繁華鬧市中心,小而精的口袋公園引人駐足,一抹綠意點綴宜居新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推動生態文明領域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全局性成就。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解放和發展綠色生產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應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明確方向、堅守原則,堅持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良好局面。
堅持方向明確、立場堅定、原則牢固。生態環境領域堅持什麼樣的方向,是根本性、基礎性、長期性的問題。從近處着眼,這一問題直接關係到美麗中國能否高質量如期建成;就長遠而論,這一問題決定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如何擘畫。生態文明領域改革面廣量大、絕非易事,在推動相關舉措落地見效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保持鮮明的中國特色,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持續向縱深推進的,要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增強辯證思維、提高馭事本領。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領域各項改革堅持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勇於突破、大膽試驗。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全面分析、精準研判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推進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部署和實施了一系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政策措施。如爲加強長江流域保護工作,相關部門通過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污水管網建設、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十年禁漁”等改革舉措對症下藥、系統施策,讓長江流域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羣衆感受更多生活中的獲得感、幸福感。以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爲例,當地強化地下水環境質量考覈點位管理,規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將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理念付諸實踐。在改革目標上,以民意爲最大依歸,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改革方法上,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確保改革思路嚴絲合縫、改革方案科學可行、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在改革動力上,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和發揮人民主體作用相統一,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羣衆的首創精神,注重從人民羣衆的創造性實踐中汲取有益經驗。
堅持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回顧40多年改革歷程不難發現,每次重大理論突破和重要改革舉措出臺,都與“問題倒逼”息息相關。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善於從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突出問題着眼,優化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比如,江蘇省無錫市針對歷史遺留的生態問題,全面落實新一輪太湖治理“1+9”行動方案,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在生態治理中,不因歷時久、問題小就放一邊,也不因任務重、難度大而繞着走。努力疏通流通環節的卡點堵點問題,着力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的短板。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關鍵之舉,只有馳而不息、久久爲功,不斷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綠色生產力快速發展,共同開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26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