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千億市值標的再少一家 隆基綠能高管最新發聲能否拾回市場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對於隆基綠能(601012.SH)的投資者而言,其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這家光伏龍頭企業最終沒能守住千億市值大關。

7月8日,隆基綠能盤中市值跌破1000億元。截至發稿時,該公司最新市值約997億元。

至此,光伏晶硅產業鏈製造環節已無千億市值公司。如幾年前那般的光伏“資本盛宴”,宣告落幕。

事實上,隆基綠能市值縮水,亦是近兩年來A股光伏板塊估值潰敗的體現。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曾經那些市場突破千億的光伏公司在今年股價繼續大幅下跌。例如,硅料企業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年初至今股價跌逾30%;硅片企業TCL中環(002129.SZ)今年以來股價跌逾45%;組件企業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過去半年股價跌逾40%。

不過,即便當前國內光伏產業所處的殘酷週期,使得各大光伏企業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但身處一線梯隊的頭部企業們仍需要對外界展示更爲堅定和精準的策略,以挽回市場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本月初,隆基綠能舉行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投資者交流會,近百家機構參與調研。

而這場交流會的主題,自然是BC技術。在和 100 家調研機構交流時,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明確表示,“2025年公司將會率先回到增長軌道,會先於光伏行業進入到復甦狀態。”

“艱難的2024年”

面對衆多機構投資者,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吐露心聲,“2024年會是公司非常艱難的一年,也會是行業艱難的一年。”

但他也補充道,“2025年公司將會率先回到增長軌道,會先於光伏行業進入到復甦狀態。”

從不同光伏企業的高管口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均聽到過類似的判斷:2024年,光伏產業異常艱難。

即使是下游裝機需求並沒有業內想像的那麼糟糕——國家能源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爲79.15GW,同比增長29.31%——但困囿於“內捲風暴”的光伏企業,持續遭受着產品價格大跌的影響,疊加新舊產能更迭帶來的資產減值,有業內人士則指出,“今年二季度,不少光伏公司的財報有可能是史上最難看的。”

客觀而言,處於輿論浪尖的隆基綠能,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財報並不“美麗”。這兩個季度相加,該公司共計虧損約33億元,且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於資產減值損失。

從最賺錢的光伏公司,到陷入虧損,基本面的改變使得隆基綠能面臨較大的輿論壓力。與此同時,自2023年四季度頻頻出現的裁員風波和部分產線關停的傳聞,亦讓這家光伏巨頭“腹背受敵”。

今年6月份,隆基綠能曾對相關問題進行集中迴應。例如,針對東南亞產線關停傳聞,該公司回覆表示,“公司在馬來西亞佈局了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目前工廠均處於生產狀態。公司在越南佈局了電池和組件產能,其中越南組件工廠目前處於生產狀態;越南電池工廠因市場原因臨時性停產,後續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評估和決策。”

作爲國內產能規模居前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截至2023年底,隆基綠能擁有硅片產能170GW、電池產能80GW、組件產能120GW。

然而,隨着產業鏈價格整體下滑,垂直一體化企業盈利狀況集體下滑。

7月5日晚間,晶澳科技發佈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虧損8億元至12億元,而其去年同期則盈利48.13億元。

對於業績變化的原因,晶澳科技在公告中指出,“報告期內,公司雖充分發揮自身的全球市場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和品牌優勢,電池組件出貨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主營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和存貨跌價準備大幅上升,導致淨利潤爲負值。”

量增價跌,是當前垂直一體化龍頭企業普遍面臨的尷尬境遇。因此,產業鏈價格何時扭轉,直接關乎各大光伏企業盈利何時觸底反彈。

隆基綠能相關人士在迴應投資者提問時認爲,“行業發展確實存在很多變量,一種變量是諸多政策和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但若將這些不確定性排除在外,只看當前行業現狀,現在的價格就是底部,短期內整個行業沒有能力支撐價格進一步下跌。”

在他看來,以目前的競爭態勢價格有可能再過三個月左右會實現穩定或者稍微上擡。“未來一段時間,價格會回到現金成本和製造成本之間。”

BC成最後希望

BC技術之於隆基綠能有何重要性?

鍾寶申將其比作公司十年前開發單晶RCZ技術和金剛線切割技術一樣,爲“長週期的平臺技術”。

衆所周知,單晶RCZ技術和金剛線切割技術引領了此後長達數年之久的單晶浪潮,更是極大地提升了光伏產業的降本進程。

從2023年9月在業績說明會上明確表態押注BC技術後,隆基綠能便與這一技術路線深度綁定在一起。即便目前業內並非僅有隆基綠能一家公司從事BC產品的商業化工作,也即便在當前新型產品中,N型TOPCon產量佔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雖然外界曾評價隆基綠能錯過了這一輪TOPCon技術的紅利,包括董事長鍾寶申在內的高管也曾反思公司在TOPCon投資上非常保守,但其認爲,“所有晶硅技術最終都會朝着BC方向發展。”

在本次交流會上,隆基綠能披露了一些BC技術商業化的重要信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產能規劃方面,該公司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建設100GW BC產能。其中,2025年底,隆基綠能將擁有70GW BC電池產能,包含BC一代和二代產品(即HPBC 1.0、HPBC 2.0電池)。據悉,到2025年年底,該公司BC 二代產能大致會達到50GW左右,成爲主力供應產能。

在設備投資方面,該公司披露目前BC二代產線每GW整體投資(包含了自動化傳輸設備等)不到3億元。目前,TOPCon的產線投資約爲1.6億元至1.7億元/GW,相較而言,BC技術仍有較大的降本空間。“目前BC組件的封裝工藝比TOPCon略爲複雜,因此封裝成本有所增加。”隆基綠能表示,“在成本方面,電池成本的差距已經很小。但對組件成本來說,初期公司的成本會比TOPCon高5%以內。”根據規劃,該公司目標爲在明年年底之前,其BC組件成本要達到TOPCon的水平或低於TOPCon的水平。

實際上,自去年發佈BC技術以來,隆基綠能目前已經構建了一個BC產品矩陣,包括Hi-MO X6 Max、Hi-MO 7、Hi-MO X6和Hi-MO 9等多款適合不同應用場景的組件。

“BC技術一直作爲光伏行業的小衆技術而存在多年,之所以沒有大範圍應用,就是因爲生產過程中非常難。”隆基中央研究院一院負責人童洪波介紹,首先,BC需要很強的技術積澱,包括研發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化過程中的工程技術積澱;其次,BC從實驗室走向GW級規模應用的產業化能力要求極高;最後,BC產品需要完成電池技術開發的同時具備更好的組件互聯性能增強可靠性。

而訂單情況最能直觀反映市場接受度。

對此,鍾寶申介紹,公司已有1GW的Hi-MO 9組件訂單,另有5GW正在與客戶洽談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