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迷霧:隆基股份的疑問

文/智物

中國光伏產業的巨大優勢,建立在多個光伏行業製造龍頭快速興亡的過程當中,

從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到保利協鑫和漢能控股。

除了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家的戰略決策之外,最重要的主線是技術趨勢的演進。在終極度電成本的推動之下,中國光伏產業技術創新代不乏人,光伏產業龍頭領先即落後……各領風騷三五載之後,過去的王者快速褪去光環,甚至覆亡。

如今的王者,風光無二的光伏茅,隆基股份能避此覆轍嗎?

新一代光伏王者,能否終結光伏技術演進?

不久前,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版的採訪時,李振國談到,過去數年間,隆基股份光伏出貨已達7.6GW,其規模是3.4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李振國預測,未來5年,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將會達到30%,未來10年,每瓦太陽能的成本可能會下降一半。問題是,隆基股份的路徑是什麼?

多年前,隆基股份依靠硅片尺寸以及金剛線等一系列技術的進步,結合當時的PERC電池趨勢,成就今天全球最大的單晶硅製造商,光伏一體化的龍頭。

2014年,隆基股份憑藉硅片與組件這兩個環節彎道超車保利協鑫成爲行業龍頭,同時成爲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製造商。2019年,隆基股份一躍成爲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產品製造企業。

坐穩了大哥的位置,2020年隆基股份的股價暴漲,一年的時間裡漲幅超過200%,市值超過3000億元。2020年12月,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在中環股份和隆基股份之間,選擇了後者,斥資幾十億入股隆基股份,更是讓隆基股份在大衆面前聲名鵲起。

在光伏持續的度電成本競爭的推進下,硅片尺寸也日益變大。當年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就一度在大尺寸硅片領域結盟,推進光伏硅片標準化,2019年隆基股份將光伏尺寸增大到166,推出M10硅片。

不想兩個月之後,中環股份推出210硅片,在2020年下半年以來獲得快速產業化,目前已經成爲行業下游首選,手握大量166硅片產能的隆基股份處境相當尷尬,進不得,退不得。

不久前的業績溝通會上,隆基股份高管明確表態,不會去繼續擴大硅片尺寸。另外,強調當前的PERC電池技術,還能維持一個相當長的生命週期,新技術對已有技術的替代升級,很難達到PERC電池技術替代BSF電池技術帶來的提升幅度那麼大。

作爲領先者的隆基股份,似乎守成之態漸顯。

HJT、Topcon等新電池技術的效率優勢,確實尚需時日。近日安徽華晟新能源在其HJT異質結電池投產儀式上宣佈,異質結電池片效率平均已達24.12%。但問題在於其設備投資成本高昂,單GW成本仍高達4.5億左右,相應的降本進程仍需時日,也需要硅片等產業鏈的協同。

但是,這一幕分外眼熟,當年的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在光伏產業當中,以金剛線替代砂漿替代傳統切割,也曾經經歷“戰略性虧損”。

此刻的光伏產業遠未到守成之時,光伏平價背景之下,從發電側的度電成本對比傳統電力已初具競爭力,但是考慮到儲能等因素,光伏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仍需持續降低成本。

硅片尺寸升級帶來的效率提升,特別是電池技術的持續演進,仍是必然之路。即使是強大王者,如隆基股份,也難以逆轉這一趨勢。

在技術進步帶來太陽能度電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推動光伏產業化的新循環當中,每一位過去的產業王者,都會面臨一個創新的困境:是否該用新的技術和創新,來推翻自己目前的產能,實現自我革命。

如今,210硅片的優勢已經體現,而HJT、Topcon爲代表的電池技術革新路徑也已明確。對這些新技術趨勢,隆基股份並不十分積極。

過去的歷史來看,無論是無錫尚德還是保利協鑫,以及後來的漢能控股,都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隆基股份,會是例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