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全球逆風無法阻擋新興亞洲的潛在優勢

然而,在這樣的時刻,最重要的是認清現實情況,評估亞洲地區經濟前景的潛在驅動因素。事實上,大部份的數據仍令人鼓舞,菲律賓和越南在今年的GDP預期成長率皆超過了6%。

儘管全球經濟環境面臨挑戰,亞洲大部分的新興市場對於未來仍充滿信心。匯豐集團最近針對全球35個市場9,000多家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孟加拉、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地超過90%的公司預計未來一年的銷售額將增加,這些市場的多數企業預計銷售額將成長15%或以上,樂觀情緒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從每天如雲霄飛車般高低起伏的新聞流量中退後一步,我們可以發現到幾個更廣泛的趨勢-亞洲地區相對地不容易受到全球貿易動盪的影響,並在可預見的未來內繼續支持經濟穩健增長。

首先是人口統計資料。亞洲新興經濟體正處於人口結構的甜蜜點,這裡多數是年輕人口。在印度和孟加拉,接近十分之四的人口年齡在19歲以下,在東南亞,不到20歲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這些族羣通常善於使用行動裝置且精通科技,樂於嘗試、購買和創造新的事物。正如亞洲地區不斷興起的電子商務、叫車和行動支付等新創企業,這些族羣也越來越有能力提供創新以及更高端的製造和服務。

與之並行的是城市化。隨着該地區人口和經濟的成長,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正在從農場和漁船移動到城鎮,一旦到達城市,這些移動的人口通常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金融和醫療服務,並獲得較爲高薪的工作。僅在東南亞地區,從2015年到2030年,將有超過1億人口遷入城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南亞地區,這一數字將超過2.6億。

這些都刺激了對於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亞洲發展中國家的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往往效率較低或者受到限制,但是,大量投資已經出現在城市、國家甚至國際項目,這些投資也持續進行中。亞洲地區空中交通的轉變便很好地說明了變化的速度:20年前尚不存在的機場和航空公司,現在將航空地圖上很少出現的地點連結在一起。

這些都有助於解釋,爲什麼亞洲發展中國家從生產汽車、電子產品、紡織品和其他商品的基地,到現在轉變成爲這些商品的可觀市場。斯里蘭卡的村民添購了冰箱,泰國農村的店主購買了第一個智慧型手機,印尼的卡車司機開始規劃保單,這些都是新興亞洲人口日益繁榮的例子。

這也能夠解釋爲什麼像越南這樣的經濟體吸引了大量投資,因爲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各個企業正試圖讓製造和採購組合多樣化。

可以肯定的是,要在當今全球、區域和國家議題不斷變化的困境中乘風破浪,相當具挑戰性。

投資者和企業需要仔細評估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人口趨勢、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相對勞動力成本-這些條件在亞洲各國的差異性很大。一個國家的機會(和挑戰)可能不如另外一個國家,全球投資者的情緒波動和貿易緊張局勢亦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個別經濟體。氣候變化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在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曼谷、孟買和雅加達等城市很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日益頻繁的猛烈風暴襲擊的影響。

儘管如此,這一切都不能掩蓋一個基本事實,即亞洲新興經濟體比僅僅10、20年前來得更加富裕、創新且發達,並且更不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在這個全球不確定的時代,這可能是違反直覺的訊息,但必須記住的是,亞洲整體上仍是強大的成長引擎,其擴張速度很容易超過歐洲或美國。錯過這一大局的投資者或企業得承擔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