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基因定序外包恐埋國安隱患

美國國家反情報和安全中心(NCSC)去年初就發出警告,中國企業正在收集世界各國民衆的基因數據,以建立全球最大生物數據庫,他們把基因數據視爲一種戰略資源,不僅企圖在未來全球流行病的治療研究上掠取優勢,甚至收集特定種族的基因數據以進行監控與壓迫。

NCSC更點出,這些基因數據的外流,雖然部分是因爲網絡攻擊被盜,但絕大部分是通過中國企業、或中資與美國機構合作所合法獲得,關鍵在於這些機構將基因定序業務透過「外包」(outsourcing)途徑,或是購買中國製的定序儀器而流向中國。

拜登祭新規

阻敵對國收集美國人基因數據

有鑑於生物資訊安全日趨嚴重,拜登政府近年簽署多達上百份的行政命令中,就有二份側重生物科技領域的資安問題,分別是第14034號《保護美國人的敏感數據免受外國對手的侵害》,以及第14083號《確保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對不斷變化的國家安全風險進行穩健考慮》。其中,對遺傳資訊(genetic information)受外國控制機構或個人進行大量收集的現象,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風險檢視,以及要求對外國人在美投資涉及遺傳資訊的任何事業時,須先進行投資前的審覈與監管。

上述行政命令雖未直接點名中資,但中國透過投資美國企業與中資企業赴美掛牌上市,在高科技領域的快速追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目前在生物科技領域也以同樣手法日益逼近,促使拜登政府開始對遺傳資訊的研究與使用加強審查與管理。

陸企靠併購壯大

臺灣定序業務外包嚴防滲透

美國是全球精準醫療產業的領頭羊,2015年即率先進入「精準醫療」元年,帶動全球基因定序市場的高速發展,當時中國企業透過併購或策略投資快速壯大,並挾廉價勞力與低成本優勢,逐漸成爲美國及全球核酸定序產業的重要供應商,在國際科研合作的涉獵極爲深廣。例如,中國藥明康德收購美國基因定序公司NextCODE Health後,整合旗下基因中心新成立藥明明碼,專注基因研發與大數據平臺應用,在美國與全球市場開展業務。中國定序龍頭華大基因,目前與美國各地的衛生機構都有簽約與合作關係,藉由提供廉價的定序服務獲取美國人的基因數據。此外,連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基因定序公司—諾禾致源,在美國以外的英國、新加坡等十餘國皆設有實驗室或分支機構,全球佈局成效亦日益顯著。

從這些歷史脈絡可知,即便美國已是全球生物技術的領導大國,對上游基因數據的取得、處理、存放與利用等,都急於對中國戴上緊箍咒,反觀處於地緣政治敏感帶的臺灣,更應做好萬全準備。

令人憂心的是,在上述提及的中國企業中,已經有接受臺灣地區廠商「外包」業務,取得臺灣人的基因數據,攸關國人的生物資訊安全風險已非危言聳聽,恐是兵臨城下。

二大因應策略

兼顧產業發展與資安

事實上,臺灣地區的定序通量運算極爲充裕,且本土產業鏈正逐漸成形,不僅可完全滿足國內需求,甚至還有餘裕輸出海外市場,此時若任由國內臨牀及科研定序業務外包給國外公司,除不利本土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外,也易將國人的生物資訊安全暴露於外泄風險之中。

特別是以公私資源建置的大型基因資料庫、受政府經費補貼之科研計劃,以及政府委託研究案等類型的業務,皆應特別留意不得任由業者委外定序,更不應由具高地緣政治風險的企業或資金投資涉入。

任何資源的跨境流動與運用應要符合產業公平競爭,以及對等合作、互惠共享的普世價值標準。若非透過平等協商,或以議定合理分配權利義務之約定爲基礎,而採取任何直接、間接或者以夾帶方式單方面對臺灣人民遺傳物質及其所帶資訊爲取得、累積或運用者,對於臺灣生物科技創新與產業經濟安全恐有不小風險。

建議臺灣政府應師法美國,第一、儘速對遺傳物質定序外包(出口)的潛在風險進行因應對策分析。第二、研擬出口管制;建立相關配套機制,健全產業長期發展、保障國人個資與國家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