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斷很大 健康無形殺手
▲衛福部臺南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英貞指出,臺灣民衆有高風險骨折率,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應要正視。(圖/南醫提供)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估計,臺灣民衆有高風險骨折率,約3分之1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則是5分之1的風險,衛福部臺南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英貞指出,骨松風險如此之高,讓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同樣重要。
陳英貞醫師案例指出,1名66歲洪女士,從行政工作退休,無特殊病史,近日到家庭醫學科做成人健檢,醫師從理學檢查及評估發現其有駝背狀態,問診得知並無跌倒病史,但身高較年輕時減少超過3公分,偶而做家事會腰痠背痛、膝蓋痠痛。
經詢問其家族病史,母親有髖關節骨折病史。在醫師建議下做了骨質密度檢查(DXA,標準雙光子X光),發現腰椎T分數爲-3.0、髖關節T分數爲-3.3,明顯達到骨質疏鬆症標準;脊椎X光檢查也發現胸椎第11節和腰椎第2節有壓迫性骨折,診斷爲嚴重骨質疏鬆症。
進一步經由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評估她10年內有骨鬆性骨折風險高達37%、髖骨骨折風險13%。洪小姐後續接受FLS(骨鬆性骨折聯合照護)收案照護,骨鬆個管師給予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的營養衛教,每季定期以電話,或現場諮詢及追蹤其營養、跌倒、藥物遵從性及活動狀況,目前規律回門診追蹤。
陳英貞醫師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所有疾病的基本概念,然而根據2006至2007年中央健康署資料(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抽樣調查),髖關節骨折後的病人,僅27%的患者確知曾做骨密檢測、34.3%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可見骨質疏鬆的診斷和治療仍落後現狀,需努力提升。
衛福部臺南醫院於2017年在門診大樓設立健康教育中心,將骨質疏鬆症衛生教育指導納入個案管理範圍,備有專業個管師做相關諮詢衛教;並定期辦理骨質密度篩檢活動,邀請志工協助風險問卷之評估。以國人計算公式預估10年內骨折機率(FRAX),提醒個案進一步做骨質密度標準檢查、生活調整保健、醫師諮詢及診斷治療。
此外,骨質疏鬆症診斷已有完整的儀器檢查標準(DXA雙光子能量吸收儀)和治療藥物,陳英貞醫師建議衆也可利用臺南醫院骨質疏鬆症門診,瞭解個人骨質疏鬆風險與骨質密度,以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