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蒙仁聽見司馬庫斯的呼喚
作家古蒙仁出版《司馬庫斯的呼喚:重返黑色的部落》,集結多篇當年十分轟動的報導文學作品。(郭吉銓攝)
司馬庫斯是位於海拔二千五百公尺高山中的部落,因一篇文章而有了電力。(本報資料照片)
(時報出版提供)
1975年,一名大學生到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海拔1500公尺的部落居住了一個多月,下山後把當地道路不通又沒有電力的狀態,寫成長文〈黑色的部落〉,發表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引發社會與政府的關注。1979年,秀巒村因而有了電力。
一支筆,當真能改變社會。
寫作之路 始於挫敗
一眨眼,47年過去,這名大學生成爲作家古蒙仁(本名林日揚)。他表示,那次離開部落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一直到2014年在因緣際會下舊地重返,沒想到他的文章還被部落裡的人記得,頭目特別上臺和族人分享這個故事,並頒發頭飾給他,他感動不已表示,「文章能產生實質影響力是最大的回饋,那天部落頒給我的頭飾,我視爲是一名寫作者的最高榮譽。」
古蒙仁出生於1951年,來自雲林,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擁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曾爲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國家文藝基金會副執行長、雲林縣文化局長、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以及桃園機場公司航科館館長。是時報文學獎第一屆報導文學獎推薦獎得主。
古蒙仁說,他的報導文學寫作之路來自大學時期的挫敗,「當時我有一科被老師當掉,只能延畢,那時延畢是很嚴重的事情,我一時不知該何去何從,就去鼻頭角晃晃,被當地的古老氣氛吸引。」
古蒙仁表示,當時他已經開始投稿中時人間副刊,當時的主編高信疆得知他延畢,馬上約他見面,「他那時在規劃『現實的邊緣』專欄,給了我一筆經費,要我開始寫,我因此決定以鼻頭角作爲我報導文學寫作的開始。」
巔峰不再 精神不變
自漁村開始,古蒙仁還寫過礦坑,深入百工百業內裡,「我在漁村時會和漁民出海,到礦坑,就和礦工一起入礦坑,親自參與,寫成文章。」古蒙仁表示,他特別感謝高信疆給他機會,「我和他的緣分很深,他提拔我,願意刊登我寫的文章,甚至我去美國讀書時,他也跟我住過一段時間。那是一種像師長又像朋友的緣分。這輩子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我。」
古蒙仁表示,人生的挫敗在當下非常難受,「但回頭看來,都成爲祝福。假如當年老師沒有當掉我,我就不會有機會發展報導文學寫作,或許我現在是一名教師,那和現在的生活會很不一樣。」
回顧人生,古蒙仁把自己的多篇報導文學集結成冊,出版《司馬庫斯的呼喚:重返黑色的部落》一書,他說,「這本書是讓我爲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我會繼續寫,但我很清楚人生的機遇與巔峰,已經越來越遠,但寫作精神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