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平臺化解企業用工矛盾 幫助勞動者穩就業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
“自從共享用工平臺上線以來,我們已經從園區其他企業借用了600多名員工,大大緩解了激增的用工壓力。”河源中光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疫情發生以來,該公司緊急購買了口罩機,新開了多條口罩生產線,一度面臨缺工的問題。5月以來,通過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創新推出的共享用工平臺,向訂單減少的內衣廠、體育用品廠迅速借用到了技能“對口”的員工。
這正是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大膽創新建立的企業用工新模式——通過“削峰填谷”來對園區企業用工進行餘缺調劑,在不改變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勞動關係的前提下,既降低用工富餘企業的人力支出成本,又緩解部分企業緊急缺工的壓力,還幫助了勞動者穩就業、穩收入。
立足現實需求,科學又有保障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一度出現“有活沒人幹、有人沒活幹”的“兩難”問題。
作爲國家級高新區,這裡聚集了330家企業。一方面,隨着全球疫情暴發,109家外貿企業訂單收縮,只能走減產的路子;另一方面,食品飲料、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領域利好,農夫山泉、中光電、峰德機械等企業在疫情期間訂單逆勢上揚,急需擴招人員。
如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那時候,因爲防疫要求,就算是招工,外地的員工也過不來。情急之下,我們就想到之前企業遇到生產高峰期偶爾私下相互借用員工的辦法,想要把它完善成爲一個大家都能放心使用的平臺。”河源市高新區商會會長劉長濤說,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但企業和員工又都很擔心自身的權益問題,例如是否同工同酬、社保怎麼辦、商業機密會不會泄露。
“我們收集了這些問題之後,就向人社部門、勞動部門進行諮詢,最終由專業的律師顧問團隊專門設計了一份《員工出借合同》。”劉長濤說,合同由兩方企業、員工三方簽訂,參與“共享用工”的企業不改變原有的勞動關係,明確借出時間、工資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商業秘密保護等權利義務,以法律保障打消了企業和員工的疑慮。據統計,該平臺從5月27日正式啓動後,至今已有近122家企業註冊進駐平臺,共發佈190多條用工信息,幫助了近50家企業完成用工調劑,共調劑員工3000多人次。
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員工收入
如今,園區的企業、員工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就能進入“共享用工”小程序,通過“我有富餘”“我有餘缺”以及“服務諮詢”三大板塊進行及時的動態調度匹配。
“幸好有了這個平臺,我的勞動關係仍然保留,由原單位支付社保,借人企業發放工資,每個月收入有6500元以上。”園區質保工程師謝曉宇說。
“這項制度創新大大減輕了員工富餘企業的負擔。”劉長濤說,即使不開工的情況下,企業也要負擔員工的社保和基本工資,平均支出大約2000元每人,像一些很難招收的技術工,還存在如何留人的問題。
“對於我們用人企業來說,也節約了不少支出。沒有這項制度時,我們需要從勞務派遣機構引進臨時工,但這些工人都是一線普通工種,幾乎沒有我們需要調配的技術人才,而且價格很高,對生產難以快速拉動,反而造成企業負擔加大、效率降低。”河源中光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同時,對高新區本身來說,這項制度也留住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園區本身大多企業都屬於電子信息和模具機械等高新產業,需要高技能工種。河源作爲較爲偏遠的地區,引進人才不容易,要想辦法留住他們。”河源市高新區商會秘書長餘劍平說,在廣東,不少園區企業訂單有淡旺季,因此,企業“潮汐用工”的問題長期存在。未來,園區將對平臺制度保障設計、員工權益保障、企業生產保障方面進行優化,並推動普通職工網上培訓,讓員工有機會掌握各行業基本技能,探索共享用工平臺常態化。